人民文学编辑刘汀的这首诗,并没有想象

年,第7期的《山花》上,发表了《人民文学》编辑刘汀的一首诗《在乡下》》。《山花》是什么级别的期刊?是由贵州省文化厅主管、贵州省文联主办的,与《人民文学》一样,属于目前15本文学类中文核心期刊之一。

这次,《山花》发表的《人民文学》编辑刘汀的诗,共20节,有近行,可谓是版面十足。一个大刊编辑,在另一个大刊上发表作品,难免让人会多了个问号:这作品是真的好吗?我们还是来看看作品本身吧,诗太长,就掐头去尾,取第1、2、20三节吧。

图片来源于中国作家网

刘汀这组诗从1岁写到了20岁,一岁一节,刚好20节。这是刘汀写他在乡下20年的事情。一岁的时候误食了硬邦邦的咸菜,差点没了命,医院做手术,腹部就留下了一条像蜈蚣一样的伤疤。

刘汀(图片来源于网络)

两岁的时候,学走路时的跌跌撞撞,跌倒了再爬起来继续走。这与三十岁时,在城里喝醉酒的情形不一样,跪倒在十字路口,却不知道该往哪儿走了。20岁的时候,拿到了入学通知书,可以离开乡下了。然后30岁写了《老家》,40岁身体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所以,这首诗看起来有点像流水账,或者像记忆的镜头一一闪过,每一岁就是一帧画面。从语言上来看,这首诗很通俗易懂,事情讲得清清楚楚。所以,这首诗具有了“烂诗”的特点。如果作者有耐心一点,可以一直写上几十节,上千行。

刘汀(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这首诗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朴素”。没错,我猛然间就想到了这个词,好像是有人评价《诗刊》副主编霍俊明的诗,用的就是这个词。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煽情,缓缓道来,波澜不惊。

但是在这“朴素”里面,也有一些“诗意”的语句。比如第一节里的“怕的从来不是别人的刀子,而是自己的伤痕”,第二节里的“在命运的红绿灯面前,自己怎么就突然成了,一个色盲的人”,第20节里的“越跳越吃力的心,也用偶尔偷停,彻底治愈了怀乡病”等等。让这首“朴素”得有些寡淡的诗,也有了些许鸡汤的味道。

刘汀(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刘汀这首诗描写的情形,估计四五十岁以上的人,都会有感同身受的感觉。确实,那时的乡下,孩子们是“放养”的,一点也不金贵。小灾小伤,摔跤摸爬滚打,那都是很平常的事。而且还要力所能及地帮大人做事,割猪草、放牛放羊、做饭等等,都是孩子们的事。

刘汀这首诗,所以就有了另一个优点,那就是“接地气”。将那时乡下孩子的生活,比较真实地记录了下来。因此,也顺带着,将那时的社会记录了一把。现在的年轻人,读了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但那时确实就是这样的。

刘汀(图片来源于网络)

因此,刘汀这首诗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烂,或者说,并没有猛眼看到的那么差。在现在的诗坛里,比这首诗更差更烂的诗多比比皆是。所以,刘汀这首诗能在《山花》发表,也应该是实力的表现,作品摆在那儿在呢。

不过,人们不免还是有个疑问:如果这样的诗出自普通人之手,《山花》会发表出来吗?当然,这样的疑问是无解的,毕竟并没有哪个无名之辈写了这样一首诗来,而且投到过《山花》。

所以,有些疑问,是没法解答的。那这样的疑问就此打住了?那也未必。就像刘汀诗里误食的“硬邦邦的咸菜”,原本觉得没什么,最后可能是要命的。除非做手术,划上一条蜈蚣般的伤口,才能活过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04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