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的鸡汤,喂得饱小米汽车吗

最开始在社交网络上看到雷军的演讲预计长达3个小时,那一刻我从心底里是拒绝的。

自年的「相信自己,一往无前」开始,经历了年的「我的梦想,我的选择」,到今年「穿越人生低谷的感悟」,已入天命之年的雷军,创立至今已经12年的小米,似乎总有讲不完的故事。

把听播客当做最大爱好的这些年,已经听了太多人讲过太多的故事。所以,晚上这会儿只想早点儿看到秋季新品如约而至,然后决定是否花钱。

只要在京东抄过一拨底价,就会明白不首发立省一大笔的道理。

所幸演讲开始之前,雷军没有忘记在微博上按头安利这次的「Onemorething」,以至于没有让汽车媒体老师们反向成为漏网之鱼。

除了自动驾驶路测视频的播片,雷军口述了小米造车的进展:

从年3月30日官宣造车至今,小米进军汽车行业已经天。

「义无反顾」地选了自动驾驶,作为小米电动汽车的第一个突破方向。

小米从最开始就下决心全栈自研——顺带点了一拨儿同行们:「今天其实没有几家主机厂,有这个决心全栈自研」。

小米按规划首期将投入33亿元研发费用,而且已经组建了规模超过人的专属团队,同时还有小米人工智能实验室、小爱同学团队、手机相机部等团队和部门的协力。

至于全国各地被目击到的小米自动驾驶测试车,正是第一阶段规划中的辆测试车的一部分。

以及小米自动驾驶的第一个目标:扎扎实实埋头苦干两年,在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如果不是心里对雷老师的语言模式有点儿数儿,多少会让人以为那句「做车一定要有敬畏之心」是在开玩笑。对于小米造车这事儿第一次公布进展,我们也有些自己的看法。

「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自动驾驶也有速成班?

也许是扛过了L3艰难落地的年,最近关于自动驾驶的「狂言」不少。

周一,李彦宏刚说,在自动驾驶方面,「集度领先特斯拉一代」;周四,雷军就说,小米自动驾驶的目标是「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一年前,当雷军宣布小米造车时,网友高呼「用户型企业鼻祖来下场教学了」,没想到小米汽车的软实力还没得以展现,就一头扎在了自动驾驶这个最硬的骨头上。

如果说李彦宏放话的底气,多多少少来自百度Apollo过去7年的积累,那雷军的底气是谁给的呢?

在年度演讲上,雷军播放了一段长达8分钟的自动驾驶测试视频。高速、城市道路、泊车,上下匝道、跟车、掉头、避障、自主泊车,基本涵盖了目前自动驾驶测试的标准场景。简洁明了的故事线,清晰稳定的点云图像,为了让网友理解功能,甚至通过上帝视角来直观的展示操作效果.....至少从传播效果上雷军赢了。

不过,从这个精心剪辑的视频中,我们很难看出小米自动驾驶的真实实力,整体的策略比较「谨慎」,跟车距离较远,以至于路上多次被加塞儿;礼让行人和红绿灯时,出于安全考虑刹车也比较猛。

「属于行业入门水平,算法有点粗糙。」——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我们采访了几位自动驾驶行业从业者对于这段demo视频的看法后,得到了这样的评价。

这个「粗糙」体现跟车距离较远、容易被加塞,无保护掉头没有礼让行人,礼让行人和红绿灯时,刹车也比较猛等等细节上。这些在测试中似乎无关大雅的瑕疵,就是实车测试甚至量产中难以突破的关卡。

在发布会上,雷军讲了个「一个促销员七天速成」的故事。

雷军作为技术研发人员,7天体验站店卖货,了解用户需求,不仅速成了销冠,也帮助他打造出更接近用户的产品。接近用户,体察用户需求,是雷军,也是小米过往产品成功的秘诀之一,更是小米造车能否弯道超车走捷径的关键。

不过很可惜,自动驾驶没有捷径。能够在测试车上实现自动驾驶功能,只做了60%、70%的早期工作;要让功能上车、实车测试、量产、让消费者接受,需要一个场景一个场景的测试,0.1%、0.01%的点滴积累,真金白银投入的反复打磨。就像郭德纲形容说相声,「门槛在门里边」,进了门才看到漫无边际的天梯要爬,自动驾驶也一样。

从年4月宣布造车,到如今自动驾驶demo亮相,只经历了天。如果从天这个纬度来衡量自动驾驶的水平,从0开始打造,那小米的速度的确算是速成了。不过,去年七月小米收购了DeepMotion深动科技,深动科技在年时就对外宣称,「较复杂的中心城区道路的高精地图自动化程度,已经能达到90%」。如今小米展示的效果,很大程度也建立在DeepMotion过去5年的成果上。

你看,就算是做到如今的效果,也不是短短天能达到的,自动驾驶不仅没有捷径,连速成班都没有。

这样看来,雷军要实现「年第一梯队」的目标,2年的时间从现在的效果打磨到实车量demo再到量产,小米还有得赶。

不知道年是雷军「第一梯队」的目标先实现呢?还是小鹏「飞行汽车量产」的目标先实现呢?

CyberOne亮相

从「雷布斯」到「雷斯克」?

原以为自动驾驶这是重头戏了,没想到最后雷军还亮出了「王炸」——全尺寸仿生人形机器人CyberOne。

初见这个CyberOne我有点恍然,这个场景,好像在一年前大洋彼岸的AIDay上似曾相识这个相似度,你告诉我CyberOne是在特斯拉Optimus发布后灵感突现,一年内立项打造出来的,我都相信。

像的何止这个场景,自动驾驶、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自动泊车的机械臂自动充电桩……如果只看这几个词,我还以为是特斯拉的AIDay提前了。

CyberOne这个高cm,体重52kg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身上,集成了自动驾驶技术的空间感知能力,小爱同学的认知能力,以及机械层面的协同难题。

说到这儿突然发现,有段时间没听到「雷布斯」的说法了。从「雷布斯」到「雷斯克」,小米的重心也从手机上转移到了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身上。

雷军说,「哪里有用户的痛点,哪里就有创业者的机会。」现在看到哪里最「痛」了吧。

当然说到痛点,不得不说一个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机械臂充电桩共同的痛点:如何商业化?

去年在特斯拉发布机器人时,就有如何商业化的质疑,马斯克甚至要把机器人投放到自家工厂,用它代替生产线的工人自己创造需求空间。那对于小米的人形机器人,它的商业化落地需求在哪里呢?

从机器狗,到机器人,到自动驾驶;从「雷布斯」到「雷斯克」,如果说前几年小米被调侃为「轻研发」,对研发的投入不够,那最近几年在这些创新技术上的投入,似乎代表着小米在研发和技术创新上的加码。去年小米研发投入亿,预计今年将达到亿,增长了近30%。终于赶上华为研发投入的十分之一了,恭喜恭喜。

而未来五年,小米研发将投入亿。当然,这些不只是汽车的预算,对于准备全栈自研、自建工厂的小米造车来说,这个投入也并不夸张。

过去的天,雷军都在干嘛?

昨晚的演讲,雷军谈及对互联网的初印象,「真是一个疯狂的时代,我看不懂,但大受震撼」。

与互联网的开端失之交臂或许让雷军后悔不已,后来那些事先让雷军看不懂的事,他也会尽量参与其中。即便认为「李斌是个骗子」,他还是站在了蔚来的身边。

前有「七日速成销冠」后有「百天学习造车」。小米于年3月官宣造车,最初的一百天里,雷军来了一次中国汽车产业链深度游,陆续走访了多家车企,包括长安、上汽、东风、广汽、上汽通用五菱、长城等等,还有博世和宁德时代这样的供应商。

此番动作之后,圈内因猜测小米造车而划分出的众多阵营逐渐合并,整理出了一条比较清晰的路径。造车模式上会更倾向蔚小理的模式,更多的人认为小米会以「找代工」或「收购已有工厂」的方式让实车落地。对于下场造车的IT或互联网企业来说,他们的核心优势在于智能生态,选择以更「轻」的方式解决造车问题无疑是最有利的。

除此之外,大家还在猜测,以供应链见长的小米在造车逻辑上会与威马类似,威马的高管团队中,多位出身于供应链的工作,所以采取依托供应链「攒车」的方式。

越往后发展,我们发现小米汽车完全偏离了我们最初的猜测。

年9月1日,小米成立小米汽车公司,随后也爆出多位资深汽车从业者加入小米的消息。有趣的是,小米汽车的核心人物比小米汽车更出圈。前有与车主对线的前极狐汽车总裁于立国,后有与理想公关对线的前吉利研究院院长胡峥楠。从一家初创车企招贤纳士的节奏中就能看出他们是认真还是儿戏。

据业内人士透露,与胡峥楠一同出走的还有部分吉利「联电帮」的核心成员,他们主导搭建了吉利的SEA浩瀚架构,在架构方面有着极强的战斗力。失去心腹的吉利也「造手机」这件事上对小米还以颜色,互换核心团队的两家企业进一步加快了抵达目标的步伐。

年,雷军在年度演讲中提到,在小米创办的第一年,他80%的时间都花在了招人上面。今天的小米相较于十多年前,对人才有着更高的吸引力,也不再需要「三十次顾茅庐」。不过,从3月立项到9月确定核心团队,雷军还是花费了半年时间在招贤纳士上。

从种种动作中也不难发现,小米并不准备在整车领域完全出让灵魂,在电子电气化架构趋向域融合的时代,具备核心架构的研发能力能够进一步强化智能化优势。

时间来到年11月27日,小米汽车与北京亦庄开发区签订合作,小米智能汽车项目将涵盖小米汽车总部基地和销售总部、研发总部,将分两期建设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这也打破了我们对小米会找代工的猜测。

自建工厂有利也有弊。好处在于更强的成本控制,不过,压过多重资产在制造上会带来更多压力。如果小米汽车短期内无法独立上市,那么对小米的现金流来说是很大的考验。当然,雷军在花钱这件事上还是比较谨慎的,毕竟上一个背负重债造车的是贾跃亭,大家懂得都懂,因此分两期搭建制造体系尽可能的分摊压力。

相比于年自动驾驶技术进入行业第一梯队,小米在造车上的布局更加务实。

写在最后

今天看到很多人说,雷军讲自己的故事是在给大家灌鸡汤。

我们倒觉得,要是能给疲惫不堪的心灵带来力量,纵然是碗鸡汤又何妨。

纵然身边没有了作为营销圣手的肱股之臣「阿黎」黎万强,小米的故事依然可以讲下去,雷军自己亦然。当看到新品礼盒元的价格时,我们就知道,讲讲如何从最开始的元一路走来,相信也会是个不错的故事。

小米手机「冲击高端」之路并不平坦,用户换机周期越来越长、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整体缩水的大环境下,「以机养车」策略是否能够走远,也还是个问号。

自动驾驶不相信鸡汤,正如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如果说非要讲一个全部从零开始、努力刻苦就能实现的成功学故事,不知道在全国各地的路上玩儿命刷着里程的百度Apollo和小马智行们怎么想。

喜欢小米的人很多,不喜欢小米的人也很多。对于小米在做的事情,倒不一定要看衰。

毕竟天对一门崭新的生意来说,也才刚刚开始。一如方才在线上书城上架、雷军在《小米创业思考》前言中所说的:

「就像我年轻时听过的鲍勃·迪伦的歌里说的那样,『答案在风中飘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47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