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擂台赛丨来自新疆和全国各地的PK,究
中国地大物博,经过几千年的岁月沉淀,祖国各地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文化,但似乎不同地域的人都会对面食上瘾,不论南北东西,几乎每座城市里都飘着不同的面香。当然,新疆也不例外。
广袤的中国大地,食物的比拼总是此起彼伏,要想让新疆的“拿手好面”与来自五湖四海的面一较高低,还得举办一场面条擂台赛,看看究竟谁才是面条届的“内卷之王”。
那么,在群“面”荟萃的今天,究竟哪位才更胜一筹呢?
谁才是花样百出?
新疆拌面VS重庆小面
新疆拌面
“三天不吃拉条子,身体就像打摆子”,作为地道的新疆人,似乎没有什么能与拌面平分秋色。新疆的拌面种类千千万,随便一个菜加上一盘面,都是一种独创。
当然,列于首位的还是非过油肉拌面莫属,疆内戏称“鬼肉拌面”。用西红柿爆锅,以羊肉打底,再辅以青红椒、皮牙子等,炒熟后浇在煮好的面上。
羊肉软烂入味,带着浓郁的辣子香气,色泽鲜红,味道粗犷而简单。
家常拌面也逐渐成为菜单上的招牌,醒好的面一遍遍地被揉拉搓细,再反复摔打后下锅,煮出的面条经过凉水的打捞,口感变得更劲道。
配上时令蔬菜——最常见的有芹菜和蘑菇,脆生生的芹菜与肉丁裹在面上,实在没有其他拌面可以与其一较高下。
重庆小面
一碗重庆小面也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上的重庆小面一般指的是只有面条和佐料的素面,微微泛黄的细面,用碱水打底,使得揉出来的面更有韧性,口感更为顺滑,煮出来的面汤也更清亮。
滚烫的面条被冷水激发出最大的韧劲,而后被盛装在碗里等待着由盐、酱油、熟油和海椒等调料制作的“灵魂”的注入,辅以这些家常调料后,这碗小面才算彻底完成。
没有过多的配料,单凭一口劲道的面条和简单的调味,这碗麻辣鲜香的素面,满足了多少重庆人的味蕾。
而广义上的重庆小面则是包括了各种臊子面条的总称。
由小面生发出来的各种臊子面,分为杂酱、红烧、泡椒、酸菜、肥肠等派系,浇头的创新符合不同人们的需求,保证让你胃口翻倍,同时,朴素扎实的面条又很容易勾起漂泊在外的重庆人的思乡之情。
在重庆江湖里,小面的麻和辣是明显的味觉记忆点,而这碗小面的好吃与否,纷至沓来的食客们,就是答案。
谁才是形色俱佳?
新疆拨鱼子VS甘肃搓鱼面
新疆拨鱼子
拨鱼子,可不是用木棍在水里拨寻鱼儿,而是西北面食的一种经典吃法。形如其名,面长不超指长,滑嫩的样子就像灵动的鱼,相比馄饨、饺子等需要大费周章的面食来说,它的做法非常简单。
把揉好的面放在盆的边缘,就着盆沿,用筷子有棱角的那一头,把面捻断,向滚沸的锅里飞快地拨动。
细条状的面团在沸水里翻滚,露出一块块肚儿白,犹如一条条小鱼儿在水里欢快地游泳,得意地戏闹。
新疆拨鱼子的口味因南北疆而异。
南疆通常是菜盖面,大多数时候因只有一种配菜而更显其朴实:北疆则不然,正宗的回民拨鱼子配菜丰富多样,浓稠的汤汁挂在面鱼上,盛上满满一碗,不用下饭菜,实在是美味之至!
大口大口地嚼鱼子,再配上一碗面汤,胃里暖暖的,生活的郁闷一下子就被抛到九霄云外。
甘肃搓鱼面
身处塞上江南的张掖,面食文化也是久负盛名。
搓鱼子,又被称作搓鱼儿,是甘肃张掖特有的一种面食,揉好的面团被手工搓制成两三厘米长的纺锤状,由于其中间粗两头细的形状,随着沸腾的开水,好像一条条小鱼在锅中翻腾嬉戏,搓鱼面因此得名。
煮好的面,既可以作为主食搭配各种炒菜一起食用,也可以同配料一起下锅爆炒,口味多元,丰俭由人。
同一碗搓鱼,经过不同的煎炒烹炸后,可以吃出种花样,为了这一碗活蹦乱跳的小鱼组成的美味,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搓鱼面,既可以充饥,又可以解馋,还经得起品味,即使是在宴席上,摆上一碗搓鱼面,也算是锦上添花。这不仅是饱腹的主食,更是前人在美食中留下的智慧。
谁才是制面王者?
新疆丁丁炒面VS山西刀削面
新疆丁丁炒面
丁丁炒面和它的名字一样,菜和面都是丁丁。和好的面盘成剂子,抹上油,盖上盆醒一段时间再拿出来揉,最后改刀切成丁,下锅煮九分熟后捞起备用,再和各式配菜一同翻炒。
最重要的是火候的把控,软嫩弹牙的同时酱汁在口中炸裂,那一刻有多过瘾,一定得亲自尝尝才知道!
丁丁炒面的配料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选择不同的配菜,但一定不能缺了西红柿。
选用新疆的沙瓤西红柿爆锅,煸出的汁水酸甜浓郁,红汤的鲜亮和酱汁的浓稠,精准地裹挟着每一节面丁。
与其他面食不同的是,丁丁炒面是要用勺子舀着吃的,边吹边吸溜,颗粒分明的面丁爽滑入口,西红柿的咸香顺着喉咙缓缓滑下,激活身体里的每一粒细胞。
山西刀削面
一提起面食,随便一个山西人都可以来一段专属家乡的“报面名”——大拉面、剔尖、猫耳朵、抿曲、荞麦面等,不仅种类繁多,其烹饪方法也让人目不暇接,蒸、煎、烤、炒、摊、蘸……山西的面在美食圈占据着重要的席位。
在山西面食层出不穷的今天,传统的大同刀削面依然是山西面食的门面担当,其地位不可撼动。
刀削面,面如其名,全是用刀削出来的。削面师傅一手托面,一手持刀,刀不离面,面不离手,飞刀之下,面如流星落地,被直接削到开水锅里,整个过程就像杂技表演。
削出的面条又细、又薄、又长,作为绝对的主角,煮好的面一口下去,既能吃出筋道的口感,又能尝到汤汁的鲜香,再配上特色的浇头,堪称美味至极!
每家秘不外传的臊子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或是丰富的蔬菜搭配上好的牛肉,亦或是酸甜口的西红柿鸡蛋,最后一勺勾芡,再滴上老陈醋,浇出浓郁的生活味道。
谁才是文化使者?
新疆纳仁面VS陕西BiangBiang面
新疆纳仁面
纳仁是新疆牧区的一种佳肴,具有明显的疆域特色,又被称作手抓肉。新疆人会把一只羊按腿、肋骨和胸等部位分块,再扔进一口大锅里,只放些盐和洋葱,然后便“不分青红皂白”地煮它一个下午。
大块的羊肉被炖得软烂入味,肉取出后,再用肉汤煮面片,捞出盛盘,以面打底,削好的肉同皮芽子一起,拌进面里,别看这道菜制作工序不复杂,其味道却很有层次,肉的醇香和皮芽子的甜辣混合在一起,在舌尖奔放。
纳仁好吃与否的秘诀有两个。一个秘诀在面里:要做出劲道的面条,一招一式皆有讲究,和面时加盐,既可以保证在拉面时,面具有韧性、不易断,又可以让其口感更加弹爽顺滑,久煮不坨、方显功力。
另一个秘诀在汤里:冷水煮肉,除了盐不加任何调味料,可以保证羊肉味道的纯正的同时,文火慢炖至羊肉软烂而不老,使其口感更佳。
同时掌握上述两个秘诀的纳仁,满足着更多人的味蕾需求,在许多新疆人心中,这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陕西BiangBiang面
在陕西,酸、辣、香的臊子面和油泼面,是让老陕们最欲罢不能的面。那么,作为臊子面和油泼面的天作之合,BiangBiang面到底如何把二者的精髓发挥到极致的呢?
BiangBiang面的特点是宽,除了形似裤腰带外,它没有太多加工,就像陕西人豪放粗犷的性格,扯一扯,摔一摔,三抻三打扔下锅,这碗面的雏形便从煮面腾起的氤氲水汽中拉开序幕。
下锅的面多而不乱,在冷热水中交替翻滚,激发出面条最佳的口感与弹性。捞出来的面用铝制面盆盛装,特别有视觉冲击力,再辅以不同的配菜和辣椒面,淋一勺滚烫的热油,滋啦作响。
韭菜的辛辣,土豆的香脆,剁椒的刺激,西红柿的酸甜,以及臊子的厚重,这些平凡的元素,看似是不和谐的音符,却被店家编制成前卫的味觉音乐。面白薄精光,油汪酸辣香,就是BiangBiang面制胜的法宝。
谁才是城市灵魂?
新疆干煸炒面VS武汉热干面
新疆干煸炒面
如果说过油肉拌面是新疆面食的霸主,那干煸炒面大概就是新疆面食的灵魂。
“干煸”原本是川渝地区的一种烹饪方法,传入新疆经过改良后,搭配新疆特色的辣皮子和羊肉等,形成了名誉四方的干煸炒面。
干煸炒面是由韭菜、辣皮子、羊肉、面条和芝麻做成的,相比于过油肉拌面的油香,它的酱香味更浓。
用油将食材慢慢煸干,使其味道滑嫩腴香、清新爽口。而新疆特有的肥厚的辣皮子,在高热油温的烘烤下迸发出特有的香气,更是给干煸后的面条再添一番风味。
一盘炒面上桌,不同色彩的搭配,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光是看一眼就能唤起食欲,饭后再来一碗滚面汤,实在是一种视觉和味觉的享受。
武汉热干面
热干面是湖北地区常见的早饭之一,它绝对是色、香、味俱全的面食之一。其原料是碱面,通常要先蒸一段时间,然后摊开,给面条抹油,晾干备用,这种做法既能防止面条粘连,又能让它充分吸收香味。
风风火火的湖北人,通常在十分钟内解决早饭,你会在大街小巷看见许多连走路都在低头吃面的上班族,甚至是等红绿灯的间隙都手捧一碗热干面,如此看来,用一次性纸碗盛装热干面,带来的机动性还是很强的。
热干面吃起来给人的感觉是比较治愈的。面条纤细,色泽黄而油润,根根耐嚼,芝麻酱的甜与稠,给人带来愉悦感和饱腹感,再搭配层次丰富的酸豆角、辣萝卜、葱花和红油,独具一番风味。
在武汉人看来,热干面还是老式的才够味儿,再加其他的就喧宾夺主了。
谁才是夏日一霸?
新疆黄面VS延吉冷面
新疆黄面
走在街上,老远就能闻到黄面烤肉的香味,新疆的黄面通常搭配烤肉食用,几乎在各大饭馆的菜单上,都有这道菜的身影。
它不仅在新疆广为流传,更是受到外地食客的青睐,大多数人去新疆都要吃上一盘黄面烤肉。
黄面是拉面师傅手工拉制的,细细长长、柔韧耐嚼,再加上精致独到的配料,熟芝麻的炒香和葱花香菜特有的味道,深受群众喜爱。
融进面中的香料给人带来强烈的味觉刺激,浓稠的酱汁挂在面上,那种酸酸辣辣的味道,已经留住了食客们的脚步,再拌上刚出锅的炒烤肉,辣而不燥的爆香,占据了面的半壁江山。脆爽的黄瓜丝更添一份口感,实在是攒劲!
延吉冷面
要说延吉的冷面,一汤一面,面筋不筋道,喝第一口汤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很重要。把酸和甜的状态调整到一个很协调的位置,可能是延吉人才有的一项能力。
在延吉,常见的是冷面和烤肉搭配,当你胃口欠佳,面对美味佳肴也因油腻肥厚提不起食欲时,一碗清凉爽口的延吉冷面就是肚腹的拯救者。
荞麦面制作的冷面筋道耐嚼,用剪刀在碗里剪几段,避免出现冷面一段在喉一半在胃的尴尬。
脆生生的果蔬配菜,酸甜沁凉的汤汁,面和萝卜条一起入口,一碗下肚,满满的舒畅和清爽。再吃一口烤肉,口感更丰富。
光是在冷藏室里降温过的“冷”还不够名副其实,地道的延吉冷面,汤上会浮着一层薄冰,或者夹杂一些碎冰碴,这样的冷面才够味。
辣酱的调味,把冷面变成了一门艺术,既能挑动味蕾,又不过分刺激,无论是黝黑的汉子还是娇小的姑娘,冷面入口,都是一样的喜悦。
谁才是家常必备?
新疆汤饭VS北京炸酱面
新疆汤饭
提起“汤饭”这个名字,外地人大概都会以为是汤泡米饭,甚至有人直接认为是粥,其实在新疆不然。
新疆的汤饭是揪片子、炮仗子、面旗子等面食的统称,其不同名称取决于面剂子的形状:揪成片状的叫揪片子,拉成略粗的圆柱状叫炮仗子,切成碎菱形块的叫面旗子。
在新疆众多的面条类美食中,汤饭是最普通不过的一种了,它在中国汤汤水水系列的面食中,更是没什么大名气。
但对于土生土长的新疆人来说,一碗热气腾腾、酸辣可口的汤饭,才是每个人心中牵扯不断的故乡情结。
就拿揪片子来讲,一碗好的揪片子,是一款用心用力又一丝不苟的美食,它是需要有“修养”的。
想吃面条,你可以有很多种选择,讲究一点的可以自己手擀面,若是不那么讲究,超市里买包挂面也是可以的,煮熟后,想要浇汤或者干拌都可以。但要是想吃揪片子,便不可这般随意。
揪,便是其第一大修养。经过和面、揉面、醒面等一系列过程,你需要把压成扁块的长条面搭在手腕上,一手捏着面,另一手便往下揪,动作要快、要均匀,揪出来的面片儿不乏弹性,口感紧致又弹牙。
作为其第二大修养,揪片子的汤都是单独炝炒而成的。架一口锅,用西红柿和葱花爆香,再根据自家的喜好放入不同的配菜,通常是羊肉、土豆、香菇、胡萝卜和芹菜。
热油滋滋作响,在它的激发下,肉和菜充分融合,散发出独特的香气。
在如此两大修养下做出的揪片子,凝聚着美味与温暖,一碗下肚后,那般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更是久久不能涣散。
北京炸酱面
如果你问一个北京人,童年记忆中最熟悉的味道是什么?对方大概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炸酱面,而且一定是妈妈亲手做的。
炸酱面,这是一个真正从民间走出来,却又始终没有离开过平常百姓生活的面食,虽然家家都在做,但是各家又有各家独特的味道。这不仅是一碗家常面,更是一种深深烙印在老北京人心里的回忆。
煮好的面条颜色透亮,口感柔韧、爽滑劲道,盛在一个大海碗里,码上五颜六色的菜码,再浇上炸好的肉酱,就可以上桌了。
老北京人吃炸酱面,最讲究两件事。其一便是菜码的选择,通常会佐以各个时令的新鲜小菜,常见的有香椿芽、水萝卜、黄瓜丝等,若是喜欢酸口的,便加上腌好的糖蒜,一口下去,既开胃又饱腹,让人回味无穷。
炸酱面的肉酱也要讲究,颜色要鲜亮,油和酱要分离,肉料要足。更重要的是,酱要小碗干炸,这样才能使其熬透,肉香与酱香融合、充分释放。
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就算吃过无数珍馐美馔,最想念的还是那碗家里的炸酱面,那不仅是一种味蕾的传承,更是一种写进基因里的密码,带着家的滋味、家的温暖。
以前总听人说“南米北面”,但其实,南方吃起面来也丝毫不输北方,夸张点来讲,在中国,人人都爱吃面!
在中国版图的各个地方,眷恋家乡的情结,早就通过这一碗碗面,融入到每个人的基因里。
中国的面食实在是丰富,单凭这一篇文章怕是介绍不完,今天出场的新疆与全国各地的面食,究竟谁能取胜呢?欢迎大家在投票区选出你支持的选手。
还没来得及出场打擂的各地面食,谁又是你心中当之无愧的第一呢?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吧!
-END-
本文由“我从新疆来”原创,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