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有意思的课后服务你们学校有吗双减
一度电,能做点什么?假如每个人只能分配到一度电,你会把它用在哪呢?是让路口红绿灯工作2.5小时,还是让学校教室明亮3小时?是让普通冰箱运转24小时,还是让节能灯工作40小时?面对五花八门的答案,三年级的小学生们边投票边阐述着各自的理由。
这是新学期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课后服务的一个普通场景。围绕老师设置的议题,学生们饶有兴致地参与着以项目化学习为主导的课后服务。
这个新学期是“双减”落地后的第二个学期。每天的15:00-17:00,即传统十二时辰中的“申时”,也是申城中小学最热闹的课后服务时段。
在上海,课后服务在经过一个学期的探路后,服务“菜单”全新升级:不少引人入胜的项目化学习内容为“申时校园”注入新动能,既能学生们的拓宽视野,又能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脑洞大开的新课程,鼓励学生勇于挑战新任务
“在你眼里,上海是什么颜色?如果让你赋予上海新的城市色彩,你会选取哪些颜色?”在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并不算宽敞的图书馆里,一群三年级学生化身“未来创造家”,一边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看着年、年、年上海城市色彩的变化,一边为年的未来上海设计起城市色彩方案。学生们还从未来城市的美好愿景出发,表达对上海的喜爱和期望。那一刻,他们的思维,仿佛早已跃出课本上的“条条框框”。
“未来创造家”是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和同济大学团队合作开展多年的一个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品牌,深受学生欢迎。最近,这一项目被学校延展到课后服务时段。“我们希望让更多学生有机会参与到这一项目,通过带着任务学习和积累,在制作模型、问题提炼、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案策略、叙事化表达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并逐步建立起辩证性的思维模式,学会在遇到挑战性任务时勇于尝试前所未有的解决方案。”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校长张烨说。
在毗邻“上海之鱼”的奉贤区青溪中学,最近,学生们也围绕“如果要在校园内建造一个‘青溪之鱼’人工湖,你会怎么做”的问题启动一番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课后服务时间通过实地考察、设计位置、排布植被、动手制作景观模型等环节,代入校园规划师的“角色”,不仅激发了学生们希望为校园景观贡献智慧的意愿,也通过任务驱动,帮助学生提升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让课堂所学,成为生活中的所用。
课后可利用时间多了?学生的选择也更多了!
“双减”以来,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学生们的作业负担轻了,课余的可利用时间明显多了。
根据上海市教委最近发布的《上海市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要求学校要综合利用各类教室、体育运动场馆、图书馆等教育教学空间资源,充分利用各类教师的业余爱好、特长,设计各类创意活动,带领学生开展各种社会实践、体育游戏、劳动实践、安全实训、急救实操等“玩中学”“做中学”活动,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丰富学生课外生活。
本学期开学后,格致初级中学在课后服务的“自主时光”环节新增了阅读、理化实验、逻辑推理等9个项目,使得该校的课后服务内容总数增至57个。
在格致初级中学校长王珏看来,课后两小时时间虽不长,但对学生们而言至关重要。有些学生作业很快做完了,接下来的时间该怎么利用好?“与其坐等老师安排,不如让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学校提供更多可选择的项目,倡导学生提升自主管理的能力,用好课余时间。”
新学期伊始,下午三点半后的虹口区广中路小学校园内欢声笑语不断。由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精心策划的12项科普游园会活动让该校爱好科学的学生们目不暇接。人工智能成像、智能交互艺术装置、无人机竞技飞行等活动摊位前,到处是兴高采烈、积极参与的各年级学生。
为了在课后服务时段全方位提升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课后服务的质量,本学期起,虹口区教育局推出新举措,由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和专业团队共同以“科普游园会”的形式,将科普知识送进校园。据介绍,“科普游园会”系列活动将覆盖全区中小学,通过为基层学校提供菜单式的可选内容,帮助各学校充分利用好课后时间,将科普知识送入校园、送到学生的身边。
带着问题动动手,劳动变得更有意思
如何让传统的劳动教育变得更有意思?在课后服务时段,沪上各学校也不断推陈出新。
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的课后服务“菜单”上,几乎每天都有着不重样的劳动实践。如何去除菜地中的“虫虫”?怎样保障农庄蔬果能高产增效?在校内的“开心农庄”,每周三课后都会开展“虫虫大作战”项目化学习,每个同学都有一个劳动岗位。而到了每周五的课后服务时间段,五年级的学生还要针对教室里不同的劳动工具“大开脑洞”,对同学认为不给力的劳动工具进行设计改造。“智能垃圾桶”、“音乐黑板擦”……一个个新创意从诞生到落地,不仅考验着学生们发现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协作能力,也为他们构建起了跨学科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
这个新学期,黄浦区劳动技术教育中心也开始了新一轮尝试。在充分调研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包括创意黏土、焊接电路、纸艺家居、校园微电影摄制、无人机编队飞行等十多门人气课程,面向区域内的中小学生再次敞开了大门。每次一小时,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可以完成一到两个“大项目”,对喜欢动手的他们而言,获得感满满。走出中心大门,不少孩子坦言,能够心无旁骛且毫无压力地做点手艺活,学点技能,对他们来说是一种难得的放松。
“过去很多学校要开展劳动教育,常常会遇到各种变相阻力。不少年轻教师或家长虽然认同劳动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但落实到具体行动,总以孩子忙于学业没时间草草应付。”黄浦区劳动技术教育中心主任龚铭表示,随着“双减”的推进,孩子们的课业负担明显少了,在“多出来”的时间里带着项目动动手,出出汗,既能培养劳动技能、磨炼意志,也能在无形中帮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
作者:王星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各受访学校提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