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时勤奋与工业化
我有一丢丢时间焦虑症,对不守时行为的容忍度极低。以前游记中提过几回,旅游时,同行的大老爷们、姐姐妹妹如果不守时,说好八点钟出去玩,你八点才起床,我很容易动肝火,甚至破口骂人。对不守时这件事,我几乎是一点就炸,这是我常常一个人旅行的重要原因。
不过,近两年来,对别人守时与否,我逐渐没那么较真了。主要是我对守时观念有了新的理解。老话说得好嘛,理解了,就宽容了。
以前,我只把守时当成是一种道德、做人的基本素质。大家知道,凡事一旦进入道德视野,就很容易非黑即白;一说什么是基本素质,那也就没得谈了。
可是,后来发现,守时这东西很大程度上并非自觉,而是来自工业化的规训。
01农业时代并没有很强的时间观念
农业时代,我们不需要太精准的时间观念,虽然要恪守农时,但往往也就精确到天,和二十四节气搞好关系就行。啥时候播种、插秧、除草、收割,对传统农业而言,一般不需要精确到小时或分钟。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几乎人人会说,但是,你知道“一寸光阴”是多久吗?很多人以为这是个比喻,认为一定比分秒还短,这样才能极言时间之珍贵。
实际上,一寸光阴指的是日晷上晷针的影子移动一寸所耗费的时间。
这个时间折合现代标准时,大约是一个多小时。
也就是说,这句话可以翻译成“一个小时一寸金,寸金难买一小时”。
啥感觉?是不是就没有那种时间紧迫的味道了?
归根到底,农业时代,大家没有也不需要那么紧张的时间观念。
工业时代就不一样了,以火车的出现为标志,人们的时间观念猛然跳升了一个维度。
火车运行不能随心所欲。同一条铁路线上不可能只运行一列火车吧?如果运行两列或更多,你就得安排好时间啊。铁路和公路不一样,是单行道,如果没有精确的时间安排,追尾了咋办?
还有,几点钟出发,几点钟到站,得让大家知道得清楚确切。我要装货卸货,或者我要坐车去外地,总不能跑到站台耗一天吧?
所以,火车都有精细的运行时刻表,精确到分。
这运行时刻表就像是一个箍,圈在了人们头上,开始框定人们的时间安排。
在火车的鸣笛声中,人们对时间的概念从时和刻向分和秒高速进化。
以前很多人喜欢歌颂日本人的守时观念,称赞日本人素质高,仿佛日本人自古如此。实际上,明治维新以前,日本人也没什么时间观念。这是农业社会的共性。
年以前,日本实行“不定时法”,顾名思义,时间的单位长度是不固定的,每天的时间划分是有变化的。季节变了,时间划分就跟着变。
比如说,江户时代,某个人说七时回家。如果是夏天说的,这个七点就是现代标准时的两点左右;如果是冬天说的,这个七点就变成现代标准时的四点了。
这种变化其实是跟着太阳走,大约每十五天调整一次。
之所以如此,是为了充分利用阳光,毕竟,那个时候电灯还没普及。
年,一切都变了。日本第一条铁路正式开通,火车上线了。
在不定时法下,每一刻钟的长度是变化的,毎过十五天就变一次。
可是,火车可不管你这一套,速度是恒定的。
所以,就在那一年,日本改行“定时法”。
后来,日本铁路行业蓬勃发展,这个大家都知道的,再加上电车、地铁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各类时刻表越来越密集,编织出一张巨大的时间网,把日本人网罗其中。日本人的时间观念就这样被一点点塑型了。
日本人不是生来素质高,被逼的。
02工业化是根鞭子
除了铁路、火车这些东西之外,工业社会里,还有许多东西也在规训着我们的时间观念。
比如,人类被当做生产要素投入生产,几点上班,几点下班,哪段时间休息,都有明确到分钟的规定;在工厂流水线上,各类流程都被标准化,拧螺丝一秒钟,装箱一秒钟,一切都在精准的时间控制之内。
如此一来,我们势必会对时间变得敏感。
农业社会,我们只对天、时辰、刻有概念;
工业社会,我们分秒必争。
所以,大家会发现,工业化程度高的国家,老百姓的时间观念就会比较强,还处在农业社会的国家,老百姓的时间观念就比较差。
典型的例子就是印度。
以前我们聊起印度人时间观念差,总喜欢往他们的宗教信仰、神话传说上找原因,其实错到离谱,根本原因是印度工业化程度太低,还处在一个深度农业社会。
为啥印度那么崇拜神牛?牛是啥?农业的标志物。
为啥印度人有那么多开挂的技能,比如远程扔砖抛转,精准投送?那是因为没能机械化,高度依赖人力。
凡此种种,印度展现出的各类奇葩细节,大多是工业化程度低导致的。
其实,不光是时间观念,大家看到的各种所谓的国民素质都和工业化有关系,比如,勤奋刻苦、遵守规则、契约精神、文明礼貌、严谨认真等等。
我也算是去过一些国家了,最早去的是东南亚,那时就感慨,怎么东南亚的人都这么懒呢?一开始是往文化、地理上找原因,再做个对比,认为中日韩老百姓之所以勤奋,那是因为儒家文化打底。
其后,又去了非洲,去了欧洲,去了西亚、南亚,发现这些地方的人也挺懒;再后来,了解到拉美那边的人也是混吃等死。
好家伙,全世界就中日韩勤劳?
嗯,一定是儒家文化圈的原因。这是我早先的想法。
但是,隐隐有个疑问,越南也曾属于儒家文化圈啊,越南人就挺散漫的,难道就是因为地处热带?就是因为法国化了?
后来我发现,可能不是儒家文化圈的问题,而是工业化与否造就了这一切。
碰巧,中日韩这儒家文化圈的三个国家都完成了工业化。(搞不好儒家文化内在的某些东西确实对完成工业化有驱动作用。)
其实,如果你穿越回清末民国,会发现中国人也没有那么勤劳。
是工业化这根鞭子,在抽着人们往前走。
想想血汗工厂,想想九九六,真是打工人勤奋吗?
恐怕是被勤奋。
传统农业时代,多少地就多少收成,再怎么精心护理,收成也有上限,所以,人的劳动积极性也有上限。
工业社会不一样,收益空间指数级拓宽,打工人自可以奋力拼搏,老板也可以玩命榨取。人就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了。
看起来可不就是勤劳了嘛。
可是,世界上真正完成或完成过工业化的国家毕竟很少:
英法德意俄罗斯,中日韩美加拿大。
标准不同,列出的国家不同,粗略来讲,就是这几个了。
广大亚非拉地区没有工业化这根鞭子狠抽,老百姓当然也就继续躺平,所以看起来就懒散得很。
说到这,有朋友可能会问了,刚才列出的几个国家中,俄国人也懒啊,英国人、法国人、意大利人也散漫得一匹,美国佬、加麻大似乎也不勤奋,这又是怎么肥事?
那是因为,他们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或者说“去工业化”阶段。
03“去工业化”是西方懒癌的诱因
先说俄国,苏联本来就缺轻工业,要说彻底完成了工业化其实有些勉强,解体之后,俄罗斯又跑步倒退,实打实地“去工业化”了,现在的俄罗斯就是个伪装成国家的加油站。
所以,俄国和那些亚非拉广大国家没啥本质区别,只是承继下来的武力值比较强,看上去比较唬人。
工业化没了,经济也起不来,生活看不到希望,于是,到处都是酗酒的醉汉,给人的感觉可不就是懒趴趴了?
再说另外几个国家。
20世纪三十年代,西方国家生产过剩引发经济危机。为摧毁过剩的生产能力,彼此之间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欧洲、日本打残了,美国向欧洲、日本进行产业转移,欧洲、日本重新工业化。
等到了六七十年代,这些国家劳资关系紧张,劳动力成本抬升,于是资本家另谋出路,向亚非拉开始产业转移。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都是那会儿发展起来的。
转移出去的主要是累死累活的低端制造业。此后,发达国家只要从事轻松愉快的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就行了。也就是说,发达国家从全世界招了一堆小弟来车间替他干脏活累活,自己坐进了办公室喝茶看报纸。
而我们之前觉得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这些地方的人守时、讲规矩、有礼貌、讲卫生,这些所谓的公民素质其实都是六七十年代产业转移带来的工业化一点点塑造出来的。
等到了八十、九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这些地方也开始淘汰劳动密集型产业,往中国内地转移,相当于他们也进办公室喝茶了,内地老百姓成为新一代的车间工人。
总结一下就是,工业化的那根鞭子先是抽欧美,然后抽四小龙,最后抽起了中国大陆。
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来讲,去工业化之后,自己坐到了产业链上游,靠着从全世界吃剪刀差,吃得满嘴流油,当然也就不需要勤奋刻苦了;同时,物质财富的增加也有了给下层兜底的能力,底层老百姓就算混不下去也不至于饿死。对于部分欧洲国家而言,失业或者不工作也能过得很不戳,可以理直气壮地吃福利。既然如此,人当然就变得散漫、慵懒了。
顺便提一嘴,为什么国际共运到了六七十年代就进入尾声了,八十、九十年代就销声匿迹了?
不是因为苏联的大旗扛不住了,而是刚才提到的原因——西方列强已经不搞劳动密集型产业了,劳资关系不紧张了,而且,大家还有福利可以吃,干嘛还头别裤腰带上搞革命呢?
西方国家成了全球产业链条、资本循环链条的上游,靠着剥削下游国家坐收财富,西方国家的工人和广大亚非拉的工人也就不再是处于同一境地的同志了。前者喝茶看报,后者在车间挥汗如雨,前者实质上成了后者的上层阶级,国际主义的基础丧失了。
04工业化塑造了所谓的国民素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以前我们常常批判中国人有劣根性,柏杨还写过《丑陋的中国人》,似乎中国这个民族从根上就有问题,现在看看,以前我们批判的那些东西移到印度人、非洲人身上基本都适用,甚至,有些批判给盎格鲁撒克逊人穿上也合脚。
不是中国人有劣根性,也不是中国人丑陋,只是中国之前没能实现工业化。
现在再看看,和十年、二十年前相比,中国人已经有素质多了。
老年人身上可能还不太明显,新生代的面貌就很不一样。
想起我第一次去日本时,忘了是在东京还是镰仓,和同伴在小巷中闲逛,走到一处十字路口,有个红绿灯,当时恰逢红灯,迎面走来两位老妇。路口很窄,她们五六步就能走过来,当时左右无人,也没车辆,但她们还是停下了,站在那儿等。我俩本想直接过去,看这情景也不好意思过,也站下来等。
风吹叶落,那场景太安静,安静到竟然有几分尴尬。
这事儿给我印象很深,当时我俩就嘀咕,换在中国,可能吗?
实际上,正在变成可能。
就前段时间,在成都时,往世纪城那边走了一回,遇到红灯,类似的场景,只不过马路宽了一点,也是左右无人、没有车辆,路边的几个年轻人规规矩矩地站那儿静等。
我骑车经过,感慨良多。
当然,现在乱闯红灯、道路逆行者依旧多得很,不过,一切都在向好。随着经济发展、工业化规训的加深,全社会都会越来越守规则。
文化教育、观念迁移相比于经济发展总有一定的滞后性。等新生代成为社会的主力,社会面貌的变化会越来越明显。
反倒是西方国家,随着去工业化的加深,大家以后一定会感受到,他们的国民素质似乎变差了。
其实,现在就已经有这个征兆了。
05工业化也是有代价的
最后拉回到开篇话题,守时与工业化。
实际上,我们念兹在兹的“国民素质”这个词本身就是工业话语体系的产物。
不妨想想,那些优秀的国民素质,守时、规矩、严谨等等,其实都是工业化对我们的要求。
工业化要求量产,量产就要求标准化。各种生产要素都比较容易标准化,唯独劳动力要素很难,因为它的载体是人,人的差异性太强了,而且又极不安分。
所以,工业体系会自发地对人的观念进行改造,要求人应当像其他要素一样,整齐划一,最好是和机器人一样。
你不妨想想,机器人是不是极端地守时、规矩、严谨、认真、一丝不苟?这些不就是我们一直追求的国民素质吗?
所以,我更愿意称之为“工业素质”。
这些素质有助于推进工业发展,但反过来,这些素质也体现了工业对人的异化。
这就要说到,工业化是有一点副作用的。
在正向意义上,工业化极大加快了物质财富的出产速度,人类社会在这两百来年工业时代所创造的财富已经超过数千年来农业时代创造的财富之总和。年,中国GDP总量只有亿元,而现在中国一天创造的财富就有上千亿元。生存资源已经实现了指数级的增长,我们因此跳出了农业时代的马尔萨斯陷阱,全体国民能够吃得饱饭,过得上体面的生活,拥有更多的选择,国家的综合实力也在全面提升。
只是,获得这一切的时候需要付出些许代价。
工业是农业的2.0升级版,两者的内核是一致的,都是生产,这一点与商业、金融业、服务业不同。
在漫长的农业时代,产出效率一直很低;进化到工业社会,其实是把生产效率强行拉升了一个维度,生产提速,物质财富爆炸式增长。和农业社会相比,这个过程更像是在走一条财富创造的捷径,而捷径是一定会有代价的。
这种代价,大概就是所谓的现代性代价。
城市化叠加工业化,大致就等于现代化,现代化所呈现出的代价,就是现代性代价了。现代性代价涉及到很多个方面,我简单举几个:
第一,集中的代价。工业化要求批量生产,所以,投入端势必要求资源集中,产出端则导致财富集中,资源集中和财富集中又导致了风险集中。因此,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经济波动大大增加,一旦爆发危机,后果也更加严重;同理,因为工业化对劳动力要素的渴求,城市化率提高,人口密集度上升,一旦爆发疫情,传染效率极快。
第二,标准化的代价。工业化要求批量生产,而批量生产则要求标准化,差异化太强的东西就显得格格不入了,逐渐会被淘汰掉。大家现在看到的许多现象都和这一点有关,比如:
很多人感慨,现在的明星怎么不像以前那样各有特色了,其实是影视行业工业化的结果,明星还好,男团女团干脆就是流水线上的产物,类似地还有批量出产的网红。
此外,有没有发现,现在不管哪个地方,一搜美食,全都是火锅店?是因为所有人都爱吃火锅吗?非也,是因为火锅容易标准化,底料可以找厂家批量出产,保证全国味道统一,生菜生肉又不需要烹饪,切出来就行了。反过来,炒菜就太难标准化了,一千家店一千个口味,难以复制,不能批量出产。
同理,许多外卖现在都是用料理包做的,料理包就是工业化的产物,你拿到一份喷香的盖饭,以为是后厨炒出来的,其实是廉价劣质的料理包直接浇出来的;类似地,预制菜也火遍大江南北,买来以后,也不用洗菜切菜调味了,直接往锅里一倒,炒几下就OK了,这玩意也是工业化产品。
按现行趋势下去,中餐馆必定走向衰落,再过些年,想找个中餐大厨都难,再过几代,估计就没几个父母会做菜的了,全家老小一起吃料理包、预制菜以及火锅,想想都令人心动。
工业化的单向度正在把我们的精神品位和饮食口味拉向单一频道。这是工业化所内含的标准化规则对世界进行改造的必然结果。
第三,最值得注意的代价是对人的异化。其实这也是标准化的代价之一,单独抽出来是想强调一下。人类太参差不齐,所以,工业化势必要对人的个性进行裁剪、限制、规范,力图把人给标准化了,这个过程本质上就是对人的物化。对此,马克思有句经典表述:“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你仔细品一下。
为什么现代人感到生活压抑?因为你在不自觉地抗拒被标准化、工具化。这个过程中,人就会滋生许多负面情绪,焦虑、烦躁、不安、压抑,等等。不论国内还是国外研究都已表明,城市人群的精神疾病发病率要远高过农村。
我经常感觉,在工业社会里,我们从入学到毕业到工作,就像女娲工作流水线上的泥人,被批量塑造出来。这个工业运转体系时时刻刻在规训我们,让我们克制、守时、懂规矩,做个安分守己的工具人。
每当我想到这些,再看到胖友不守时的时候就没那么生气了。
不过,我说这些并非意在否定守时的价值,自古至今,守时一直是美德,我也向来谨守这一点,只是,现在对别人没那么苛刻了。
看到她风风火火进门,说一句“不好意思,晚了五分钟”时,我会笑一笑,心里想,也许,她是一条工业化改造过程中的漏网之鱼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