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园更美好浏阳市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综合报道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罗时茂图片彭红霞张迪

整洁的街头,鲜花盛放,生机勃勃;十字路口,行人、车辆跟随红绿灯指挥有序通过,身穿红马甲,面带微笑的志愿者扶老携幼、维持秩序;商场、车站,排队等候已成习惯;和谐的小区,居民当成自家来装扮、爱护……秋意渐浓的浏阳,处处可见文明的踪影、人人彰显文明的气质。

全国文明城市是国家授予一个城市的最高综合性荣誉,是最具含金量的城市品牌和名片。为了这份至高的荣誉,浏阳人民奋斗已久、期盼已久。

“全民共建共享,全城向上向善”。近年来,浏阳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初心,以永远在路上的笃定情怀,以永不停歇的坚定步伐,举全市之力打造幸福文明新浏阳。

文明城市,孕育幸福生活,创建工作在路上,让浏阳更美好。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遍开文明之花。万浏阳人民,畅享创建文明城市带来的丰硕成果,舒适、和美、幸福,带着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共赴文明之约、共建文明之城、共享文明之美。

共赴文明之约,人的素质全面提升,民生更“暖”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诺贝特·埃利亚斯在其成名作《文明的进程》中提出,“文明的表现”绝非天然如此,文明是一种过程,是历经数百年逐步演变的结果,是心理逐步积淀规范的结果。

城市的文明,归根究底,其实就是人的文明,人心所向,正是城市文明精神所聚。

“朱老先生是我人生中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不但在过去、现在,也将在未来照亮我的人生道路……”9月20日下午,特意赶回参加“中国好人”朱自明追思会的张继莲悲痛万分。

当年,因家中贫困,她曾两度辍学,是朱自明的资助,让她成长成才,成为大学教授。如今,她每年以朱自明的名义向母校捐赠一批图书。张继莲只是朱自明资助的名贫困学生中的一个,这位省吃俭用的退休乡镇干部捡废品助学36年。

追思会当天,还在悲痛中的家属为传承其生前遗志,向张坊中学教育基金会捐赠一万元;在现场,另一位“朱自明式”的“拾荒者”——75岁的老党员吉仕杰亦开启了捐资助学之举:“我们希望不断地为他点燃的明灯添加燃油,让此光永不熄灭!”

近年来,市文明委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坚持“全民共建共享,全城向上向善”,形成全方位参与、大合力推进、多层面受益的良好局面。在文明的感召下,浏阳涌现了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成为一座好人之城。

围绕“淳风美德润浏阳”主题,浏阳连续开展了四届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类道德模范50名。近几年有16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并成功承办了第二季度湖南好人发布仪式。

通过电视直播表彰晚会、先进事迹报告会、模范面对面、文艺创作演出、设置宣传栏、走访关怀等多种形式,在全市掀起了“敬好人、学好人、当好人”的浓厚氛围。

带着弟弟上大学的何平,被誉为“向日葵姐姐”,连续荣获全国第四届、第五届道德模范提名奖,她的感人故事被拍成电影《向日葵女孩》全国公映,并建立了“向日葵姐姐心灵小屋”“向日葵姐姐热线”等载体。

为引导居民参与文明创建、争做好人好事,集里街道龚家桥社区设立“文明积分榜”,做了好人好事不仅能积分兑奖,还能受到众多点赞,吸引在职党员和居民志愿者积极参与。

每到上学、放学时段,一中门口路段就活跃着一群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他们是学校所在的联城社区党员志愿者和居民代表组成的“文明爱心护学岗”,给学生出入校园撑起一把“保护伞”,还引导车辆礼让行人、有序通行。

柏加镇是浏阳河流经浏阳境内的最后一个乡镇,为确保“一河碧水到湘江”,由党员和社会公益人士自发成立民间护河队,并出资8万元购置冲锋舟等装备,参与河道巡查、清理、建设。

提到浏阳公益救援队,浏阳人几乎无人不晓。10年来,朱庆国和他的公益救援队开展各类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救援行动多起;浏阳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则多次走出国门,为因地震、灾害等原因受重创的地区提供人道主义支援。在他们的带领下,浏阳公益救援氛围日渐浓厚,目前救援中队已经遍布乡镇,为突发事件和应急抢险提供坚实支撑。

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服务活动。据统计,全市志愿者超过16万人,形成了“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的志愿服务浓厚氛围。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犹如指挥棒,搅动一城春水,推动人的素质全面提升、文明素养从心迸发。

共建文明之城,人人参与打造幸福家园,民生更“实”

社会因什么而文明?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近年来,浏阳市委、市政府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推进,全市上下坚持目标同向、干群同心、城乡同创,付出了艰辛努力,也收获了诸多成绩。

浏阳将“美丽乡村、幸福屋场”建设作为着力点,围绕“全国先进、全省样板”目标,在全省率先启动全域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市)创建工作,并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全面统筹起来,打造“美丽浏阳”的升级版。

通过创新理念、全民参与、全域推进,浏阳全域美丽乡村遍地开花,浏阳这座城市接连斩获千年古县、中国生态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等多个“国字号”荣誉。

在此基础上,浏阳市又出台《浏阳市全域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力争用三年时间,升级打造不少于个示范“幸福屋场”,个示范村,10个示范乡镇,10条精品线路,20个示范片,基本实现美丽乡村全域覆盖,力争创建全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市)、全国美丽乡村先进县(市)和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努力把浏阳建设成为独具特色、极具魅力的大花园、大景区。

美好的环境令人心旷神怡,更能感染人、促发人们内心的温暖。近年来,系列“爱心”活动已成为城市品牌,惠及方方面面。

环卫工人“爱心早餐”,3年筹款万元,为全城当早班的环卫工人端上一碗热腾腾的面条;爱心救生圈,公益众筹汇聚力量,为浏阳河两岸增添橙色生命线;爱心助学,为贫困学子点燃新的希望,12万余人受益,兑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失学”的承诺;爱心冰柜,给高温天里的户外作业人员送去清凉;移风易俗观念不断生根发芽,众多老人交代后人“丧事简办、不办”,越来越多人接受和支持遗体、器官捐献,为失明者送去光明、给重患者留下生的希望,目前全市的捐献量超过西部一个省的数量……

文明创建并不只是某个领域或局部的攻城拔寨,而是事关全市文明水平和市民整体素质提升的一项庞大工程,与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休戚相关。

文明创建,也从最细微处改变我们的生活。城市家园中,满园芬芳,满目舒展;城市生活里,有了更多微笑、问候、礼让、牵手、携扶,也有了更多温暖、和谐、舒心、幸福。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扎扎实实做一件。”淮川街道北园社区将为民办实事“直通车”开进小区,直接在小区蹲点办公,面对面解决问题,“能马上解决的绝不拖拉,不能解决的立即协调。”将实事做到市民家门口、做到心坎上,点赞、“打CALL”纷至沓来。

虽然年浏阳遗憾地与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失之交臂,但我们不气馁、不抱怨,重拾行囊再出发,重整旗鼓上战马,通过持续扎实创建,城乡环境焕然一新,城市品质明显提高,市民素质大幅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没有局外人,没有旁观者,万浏阳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齐心奏响一曲恢宏的创建之歌,争做文明礼仪的传播者、文明行为的践行者、文明创建的参与者、文明形象的维护者,共同呵护文明之花在浏阳河畔傲然盛放!

市委、市政府站在全局高度,明确指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是总抓手、高荣誉、铁目标。创建工作囊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等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全国文明城市是一座城市的最高荣誉、金字招牌。

为此,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发展的需要、民生的需要、锤炼干部队伍的需要,必须持之以恒、矢志不渝深入推进,不达目标,誓不罢休。

共享文明之美,城市涵养内外兼修,民生更“爽”

看过“浏阳蓝”,更觉浏阳美。

入秋的浏阳,碧空如洗、空气清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极大增强了浏阳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生活其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浏阳牢牢把握“幸福感”这一核心内涵,始终围绕“创建为民、创建利民、创建惠民”的根本宗旨,推出一批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事工程,推动市政、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等公共服务全面升级。

经过美化亮化,浏阳河两岸白天更精致、晚上更溢彩。在上海创业的浏阳人罗云华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4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