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跌落电动车,家长动作看怒5亿网友烂父

作者:摘星星的鱼来源:课堂内外小学段(ID:ktnwxxd)

近日,在湖北宜昌的街头上,发生了令人愤怒的一幕。

视频里,一位身穿雨衣的家长骑着电动车在等红绿灯,后座是一个背着书包、没有穿雨衣的小女孩。

紧接着,因电动车起步变快,小女孩不慎从后座跌落。

小女孩迅速爬起,一路在后面颤颤巍巍地紧跟着,家长却毫不知情。

幸好后面司机一路狂按喇叭提醒,家长在转角处才发现追着自己的小孩。

但就在下一秒,家长的举动令所有人都惊呆了:他竟狠狠一脚把孩子踹翻在地!

被踢倒的孩子委屈大哭,实在让人心疼。

网友们纷纷指责,就连女星张歆艺也转发评论了:“这是什么家长?!你也配做家长?!”

从视频中可以看出,当孩子追上家长车后,并没有第一时间跑上去,而是在离家长还有一段距离时就不敢向前了,也许小女孩意识到前面有危险。

这说明什么?小女孩可能经常处在一旦激怒家长就会面临体罚的恐惧里。

看来,这位家长打骂孩子,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伊坂幸太郎曾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有下面这三种特征的父母,注定养出一个不幸的孩子!

把孩子当出气筒,一言不合就暴打

前两天,我在餐馆吃饭,看到有位小朋友在座位上大哭。

服务员查监控才知道,就在十分钟前,孩子的母亲到收银台付完钱后就离开了,没意识到孩子没跟上。

过了一会儿,孩子的母亲才匆匆忙忙赶回来。

看到走丢的孩子还在原地乖乖地等着自己,大家都以为她会激动地把孩子抱起来。

没想到,这位妈妈上来就给了孩子一巴掌。

“你丢不丢人!看到我走了不会跟着我吗?你是不是没长脑袋啊?!我怎么会养了你这么一头猪啊?!”

听到这儿,我作为一个路人都能感受到孩子的无奈和委屈。

孩子有错吗?他只是一个尚未形成自控力、判断力的小孩。

家长有错吗?有错,她错在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明明是自己疏忽却把错误甩给孩子,还用打骂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暗示效应”。

父母的责骂、暴打、否定,会给孩子自卑消极的心理暗示,并转变为孩子“内在的自我否定声音”,形成强大的“反自我”意识。

在知乎上有个话题:那些被父母使用暴力对待的孩子,长大了会出现严重的心理创伤吗?

下面有将近个回答,每个回答都触目惊心,让人难以继续看下去。

有网友评论:

“小时候我妈妈喜欢穿高跟鞋,我现在听到高跟鞋的声音就会难受、害怕。你们知道跟这样的爸爸妈妈待在一个屋子里有多可怕么?写作业不是在写作业,而是在求生。但还是免不了,写作业的时候会被突如其来的攻击给吓到。只要放学回到家,我的噩梦就开始了,每分每秒都胆战心惊。”

教育专家尹建莉曾说:“暴力教育能让孩子变得顺从,不会让孩子变得聪明和懂事;能让他们变得听话,不会让他们变得自觉和上进。”

如果父母的坏情绪都由孩子来买单,那将是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亦是孩子一生悲剧的开始。

当你在情绪爆发的那一刻克制住了,在行为上才会有更多的选择,才不会给孩子的心灵带来致命性的创伤。

极端处理事情,不会冷静思考

就在前几天,在上海市杨浦区发生了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小学生家长约架事件”。

据悉,一名小学生父亲张爸爸因为儿子在学校被打,在群里放起狠话。

双方家长你一言我一语,争吵的语气带着浓浓的火药味。

两名孩子的妈妈也加入“战争”中,并约定第二天早上见面。

结果第二天,两位家长就在学校门口打起架来。

另一位爸爸还用U形锁敲破了张爸爸的头,后者鲜医院。

有网友调侃:“你们儿子不是真正的小学生,你们俩才是真正的小学生。”

如果家长总是用偏激的方式去处理事情,那么孩子以后面对冲突、困难时,又怎么能很好地去解决呢?

父母一直是子女仰望的对象,是行为上的角色模范。

这样深远的影响,在孩子的一生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以家人之名》里,好爸爸李海潮有个细节就做得非常好。

当女儿李尖尖看见邻居孩子鹏鹏欺负小凌霄时,立马冲上来打架,还狠狠地咬了他一口。

鹏鹏妈妈火冒三丈地找上门来,对李海潮爸爸抱怨着:“你看看你孩子咬的!”

李爸爸是怎么做的呢?

他既没有当着所有人的面指责李尖尖,也没有在他们走后对尖尖秋后算账。

而是在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心平气和地对鹏鹏妈妈说:“孩子打架难免的。”

再来到鹏鹏面前,温柔地说:“你现在是不是小学二年级了,是个小男子汉了,应该保护弟弟妹妹啦!”

就这么两句话,既缓解了孩子家长的愤怒,也让仗着自己个头高的鹏鹏心生愧疚,若有所思。

所有人走后,他再用平静的语气指出李尖尖咬人的错误。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孩子的眼睛是复印机,复印着父母的言行举止;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记录着父母的所作所为。

想要孩子善良谦和,父母先要宽厚仁爱;

想要孩子积极向上,父母先要乐观大方。

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

只看见自己内心想法

其实,文章开头的小女孩不小心从车上掉下来时,她的内心是充满恐惧和害怕的。

她担心自己找不到回家的路,她担心自己被后面的车撞倒,她更担心爸爸扔下了自己。

当追上爸爸的时候,她想得到的也许只是一个简单而温暖的拥抱。

但这个父亲却看不到孩子内心最深处的情感需求,还认为是孩子在车上坐得不老实,狠狠地踢上孩子一脚。

一个不被看到内心情感需求的孩子,究竟有多苦?

在真人秀节目《亲爱的小课桌》里,有位让孩子一个寒假做张试卷的妈妈引起了广大网友的争议。

几期节目下来,7岁的徐敬凯总是补习班里作业量最多的小男孩。

他妈妈直言:

“凯凯每天作业量是一张语文考卷、一张数学考卷、两篇阅读,发现有偷懒了,再加一张,错三道题再加一张,打勾的题写成打圈了,再加一张,做到孩子仔细为止,整个寒假一共做了张考卷!”

当所有嘉宾都看呆时,教育家张敏提出了“超度学习理论”。

意思就是,当作业量一旦超过那个临界点,就会变成超度学习,孩子只会从中不断地体验对学习的厌烦、恐惧和抗拒。

但凯妈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

“他就是喜欢写作业,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写作业,到了新华书店还说要把这几年的试卷都写完。”

结果后来当凯凯单独面对老师时,袒露了自己的心声,自己其实并不想做作业。

嘉宾傅首尔提出,要是看到自己孩子这么说,会很心酸。

但凯妈依然不肯妥协:是孩子亲口说他自己喜欢做作业的,他是真的喜欢。

当孩子不被父母“看见”,他所能做的就是隐藏自己心底最真实的诉求,去做一些知道会令父母满意的事情。

这种讨好型人格只会让孩子的人生无比自卑,失去自我。

总有一天父母会发现,原来自己掉入了孩子的“圈套”里,他们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在哄骗你。

父母的拒绝和忽视,会让孩子对自我价值产生严重怀疑,导致孩子缺少安全感,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

只有父母选择接纳和看见,才会在孩子心中种下爱的种子。

在电影《嗝嗝老师》中,女孩奈娜患有抽动症,嘴里会不受控制地发出怪声。

而奈娜的父亲总以“为你好”的名义,对奈娜进行保护。

奈娜一直寻找着喜欢的教师工作,父亲则认为她的努力都是徒劳,还煞费苦心为她介绍了一份银行的工作。

在餐厅时,奈娜因为怪声不能顺利地点餐,父亲会亲自代劳。

在父亲眼里,女儿是不正常的,所以需要帮助她,让她看起来更“正常”一些。

终于,奈娜爆发了:

“爸爸,你总想解决问题,可是这根本不需要解决啊!我永远都会是这个样子,这就是我的正常!”

不能说奈娜父亲不爱她,但他的爱更多是从自身出发的,他只看见了自己的需要。

没有认可和接纳,那是自私的爱。

最后,父亲被奈娜打动,告诉她:孩子,你所做的一切我都看到了,我将永远以你为荣。

那些从小被父母“看见”的孩子,他们内心丰盈而强大,更能活出真正的自我。

为人父母,本该是一场修行,需要不断地反省与检讨。

如果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出现了上述三种行为,那便值得警惕了!

成为父母,也许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当一个合格的父母,却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并具备不断成长的智慧。

从今天起,请让我们努力做到:

少一些愤怒暴力,多一些温柔尊重;

少一些极端偏激,多一些春风化雨;

少一些盲目忽视,多一些接纳看见。

点亮“在看”,与你共勉!

来源:课堂内外小学段(ID:ktnwxxd)不怕别人家的孩子优秀,就怕连他们的父母都比你努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59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