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游记5作为土澳首府的堪村儿真那么不堪
这篇的名字看起来让人感觉是要为堪培拉正名,其实不是。
因为我去堪培拉两次,加起来也就呆了不足半年的时间,并且因为不敢开车,去的地方也不多,我来给它正名好像资格不够的。也就是说说我对堪培拉的感受吧。
澳大利亚:土澳
全称"澳大利亚联邦"
其国名源于拉丁文australis,意为"南方的土地"
当地鬼佬们(澳洲华人对欧系住民的戏称)自信心爆棚,动不动就拿自己是南半球第一说事儿,澳大利亚是南半球最大的国家。
我地理不好,似乎南半球除了它和新西兰以外,也就剩企鹅了吧,不对,好像还有帝企鹅。我好像没有漏掉什么吧?除非是我生物学也不好,把企鹅和帝企鹅分开来充数。
自信,他们自信地划了个自信的边界:南半球。是的,南半球。北半球,那是蓝色星球的另外的世界。
就像隔壁的优选班,只有几个家境富裕的学生外加一个不到学龄的小宝宝,有个大个子每次考试都拿第一,但大个子看全年级榜单的时候,从来不屑于看第一页。
但是,中国人准确说是华侨或者华裔好像不买账,总叫澳大利亚是考拉国、袋鼠国或者很粗暴叫土澳。鬼佬会不会很桑心?
堪培拉:堪村儿
澳大利亚联邦首府
其名字来自土著语"Kamberra",意思是"开会的地方"。
100年前,土澳建国的时候,悉尼和墨尔本两兄弟争抢首都的位置,大战三百回合不分胜负,而后决定在两个城市中间选个地方,作为首都。最终选定了一个小村庄,叫堪培拉Kamberra,意思是“开会的地方”。你看,原住民有超人先知,早就预言了堪培拉的首都地位,首都不就是开会的地方嘛!
但是,这首都的存在感实在是有点差,按中国人的思维,它应该叫“堪京”才对嘛,也应该有首善之区的气度和排场,但是这堪培拉有点烂泥巴不上墙,妥妥地一个土澳村庄一样的三线城市,拉到国内估计就北京八环外了吧。
所以,华人叫它堪村儿。注意呀,我问了下度娘,度娘说咱深圳还有个大堪村儿,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西丽镇。我脑袋一时有点嗡嗡的,也就是说,这堪培拉即使按村儿论,也排不上老大?我想了老半天意识到它要想排老大,估计也要象鬼佬那样,加个前缀:南半球。这回鬼佬听到我估计不是桑心而是扎心了。
从郑州到悉尼,再到堪培拉
其实,要说土,我才是真土。在去往澳大利亚之前,我还没有踏出过国门。
上述的对澳洲和堪培拉的各种戏谑其实都来自当地华人或者是留澳的学生。是一种带点喜感的地域黑或者说是自黑。我是到了澳洲之后才知道他们对澳洲的这种种调侃的。
而我实际上对国外怎样完全没有概念,即使有也是书本上或者新闻里的,终于要看看帝国主义的花花世界,好激动呢。
当飞机在两万米高空中穿行,透过舷窗和白云向下俯瞰,按照飞机上GPS航迹线的提示,飞机下的熠熠发光的海洋和陆地应该是在菲律宾附近。那地图上的米粒样的一个点,就是人类视野中的浩瀚无边啊。即使你离地两万米,如同拥有了上帝的视角,也还是无法巨细穷及。不知道宇航员在离开地球的刹那是否能把这个星球看得更清楚。于是突然就有了感慨,不知道当初还不满18岁的女儿究竟是着了什麼魔道,执意要到澳洲留学。从郑州到堪培拉,两万多里,两个世界,和这茫茫的山水阻隔相比,人的大小就是蚂蚁一样,把自己一个米粒大的身躯通过飞机这种抛射器甩到那个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有什么好?有什么好?有什么好?可她口口声声为了人性的自由,好宏大的一个论题!宏大到我都无力反驳。为此我揪心了很久很久,是那种父亲不忍孩子离开的揪心,我觉得简直就是澳大利亚那个鬼地方在跟我争夺孩子。但孩子长大是你挡不住的,长大到能从哲学的高度来拒绝你的说服的时候,她在你怀里的日子就注定只能是回忆了。好在我后来知道堪培拉并非兔子都不拉屎,而是和澳大利亚其它地方不一样,几乎没有兔子。
只是我到现在心里都有个伤,每次坐飞机,就会想起女儿倔强地漂洋过海的样子,总想知道那几年她独自一人在那边到底吃了多少苦,最后我会躲开别人的目光抹去眼泪。但每次见到她时,她快快乐乐的样子,也就忘了问她,或者不忍心问她。她坚强,就好。
十三小时航程,一万多公里,在图上看还真是简单
在悉尼下飞机,按照女儿画好的示意图,找到往堪培拉的汽车站。所以对悉尼的印象只有蔚蓝的大海和歌剧院的飞檐。
三个小时的路程。阳光明亮到刺眼,一路的草原、树林、山坡、小河、水塘和牛羊,偶尔能看到几间房舍。天近傍晚,仍然看不到路的尽头,也看不到草的尽头,看看表,还要差不多一个小时。心里纳闷,这就是发达国家吗?帝国主义的醉生梦死纸碎金迷呢?
一路两旁都是这样,由于缺水干燥,草色泛黄
终于到了的时候,女儿已经在等着了,来不及细看周围,就钻进车里了。只记得夜色里好小的汽车站,十年前中国县城汽车站的感觉。
堪培拉初印象
第一次来堪培拉是有两件很实际的事要做。一件是给女儿搬家,另一件是参加她第二学位的毕业典礼。
所以刚到的前几天都在家里附近忙活,等基本安置下来,我就开始想往外跑了。
于是,有一天我早早就出门了。村嘛,我自小就是在村里长大的,我自信满满。
我手机里有在国内下载的专门用于国外导航的中文的App,所以很顺利地步行到和女儿一起去过的一个超市coles。
大约用了半小时的时间,边走边看,很惬意。一路上没有遇见一个行人,旁边的车都开得飞快,过十字路口的话大多是要手动按红绿灯。路边的草有些枯黄,树叶也是灰灰的,大一点的树的话,树皮一层层一片片脱落到地上,后来才知道那就是桉树。一户户的人家就散落在草地和树林之中,一派安谧祥和的样子。偶尔会有一生怪异的鸟叫声跟这种静谧极不协调,我会被这头顶突来的叫声吓一跳,听起来像婴儿嘶哑的哭声,也是后来才知道那是乌鸦发出来的,抬头看看,确实是乌鸦,但是是特大号的,大到叫声都恐怖。听女儿说,什么动植物来到澳洲好像都能变成特大型的。
差不多鸡一样大小且壮硕的澳洲乌鸦在啄食一块骨头
但是,初次独自行动的成功助长了我的大意。来时曾经经过一片低洼的草地,草地中间是绵延的河渠,没有什么水,可见是排洪用,沿着河渠是长长的自行车道,这个自行车道在我来时一直是在我的右手边远处蜿蜒着。等我从超市出来,我就不假思索地沿着河床边这个自行车道往回走,心想可以抄个近道。
就这么一下就坏事了。这个自行车道拐了几个弯,树林又密,刚开始还能听到公路上汽车的声音,但不知什么时候就听不到了,我渐渐就没有了方向感。等我确认我迷路的时候,再看手机,手机没电关机了!
周围依然是没有一个人。我有点慌神。停下来冷静判断一下后,我决定继续往前走,再我的预判里,前边应该是通向一条大路的。20分钟后,那条大路没有出现,看来我的判断是错的。这时候,我大概应该已经走了五公里的样子,往前走希望不大了。于是我决定原路返回,回到超市就好办了,我就可以重新走上大路,沿着来时的大路回家。
但是我又一次错了,这自行车道分叉极多,并且周围都一样的景致,我又走了差不多五公里,连coles的影子都没有见到。
我一下陷入了恐慌!
在原地站了好久,突然看见远处有两辆自行车冲我过来,这下好了,可以问问路了。陡然间才意识到这是在国外呀,于是脑袋里开始搜索英语单词,组织语法,好紧张啊。当他们跟我hello的时候,我终于说了声excuseme,canyouhelpme?两人立即刹车。我开始结结巴巴地说我迷路了,好在他们似乎听懂了,就问我现在准备去哪里,我告诉他们我要去那个超市coles,不知道是我发音不准,还是他们也不熟悉,他们连着念了好几遍的coles,其中那位女士突然明白了,就用手比划着,慢慢告诉我往前走,左拐,再一直走,就看见了。说了很多遍,确认我听懂了,才又骑车子往前走了。
我走了七八分钟,果然有个左拐弯上了大路,这时我看见给我指路的两个人停在那里。远远看见我时,大声告诉我pleasegoahead。我连忙说谢谢,他们才招招手转弯走了。原来他们是害怕我再次走错,特意在他们要转弯的地方等我,我突然非常感动!
很顺利找到了那个超市,然后规规矩矩地原路返回,等到家时已经中午了。
等手机充电打开,对照地图我才发现,我从超市出来没走多远就已经偏离了回家的方向而越走越远,而折返回超市又走过了头。当我把地图缩小后再看堪培拉的路,竟然几乎没有一条直的路,这和中国北方城市的方方正正简直天地之别。并且他们每个成片的居住区都自成一体,曲曲弯弯的路就象叶脉最终连结在主干道上,如果不熟悉,甭说迷路了,恐怕兜兜转转连居住区你都走出不去!
所以说,在堪培拉,我最不习惯的就是它市区的道路,哪里有国内正南正北大马路舒服呀。
这就是折腾我一上午的路线!看看其它的路是不是迷宫
我这样大胆鲁莽的行为,被女儿和夫人一顿批。不过这让我得到了一点教训,同时还有点自信。教训是以后出门先要保证手机满电,自信是迷路也没那么可怕,虽然英语不好,但是简单单词还可以,并且当地人都很友善呀。
他们的毕业典礼也是很好玩的。典型的英联邦学校的做派。老师们要穿古式的衣袍,毕业的学生要穿学士服博士服,参加典礼的家长们也都非常隆重,盛装出席。典礼一开始要奏乐,德高望重的主持人及主席团成员在英女王授予的权杖指引下缓缓登台,然后院长、老师代表、毕业学生代表发言,然后一一授予学位,画面肃穆温馨,掌声鲜花不断,闪光灯此起彼伏。会后还有老师们在大厅外和学生话别拍照。
这本是一个中规中矩的毕业典礼,我的叙述也很简单,如果您对这样的典礼有兴趣,可以找相关的视频来看,对参与其中的人是很有纪念意义的。也很有仪式感。但是那天的典礼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却被一个调皮的孩子给搅了。礼堂的观众席有三层,人们大多是在一层,二层人都不多。可是等典礼开始,总有一个奶声奶气的声音在模仿主持人说话,主持人一句,他就大声学一句,引得大家大笑并且频频扭脸寻找声音的源头。会议的组织人员赶紧出动,到处在找这个调皮鬼,这时候主持人也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带着笑意继续讲话,那个小男孩的模仿也在继续,台下正在拍照录像的观众也慢慢发出了笑声,好像大家都不在意典礼的气氛被破坏掉,而是笑声越来越大,主席团人员也没有觉得失了面子。
过了好久,好像那个小男孩被“活捉”了,主持人讲话没有“回声”了。但是始终没有人抱怨,也没有愤怒的表情,好像就是家庭聚会时孩子们的“人来疯”一样,大家欢喜地看着这场猝不及防的捣乱。
我当时就在想,如果这是在国内,估计孩子的家长要受处分了。可他们就在笑声中把这件事化解了。很温暖的一幕。
在堪培拉的日子
接下来,对堪培拉的了解就慢慢多了。
堪培拉是世界宜居城市排名很靠前的城市。我想这个得益于它适宜的气候和很好的环境。
它的气候大致可以和昆明类比,只是温差要比昆明大些,日照更足,雨水偏少一点。
夏天最好温也要有三十多度极限时接近四十度,冬季最冷也要到零下四五度,但是温差很大,气温的峰值都不会持续很久,所以就常见有人大冬天也只穿着T恤短裤的,也有大夏天裹得严严实实的。
阳光很强,空气绝对好。所以你拿手机拍照不用调参数也不用过后修图,就能拍出单反的效果。但是要出门,那就要抹好防晒霜戴好帽子,并且防晒霜要指数50以上的。当地人不习惯打伞防晒,更别说你打个彩虹伞出去,那可就有的看了。
降水的情况和我国北方不同,它的降水偏多的时候不是夏季,而是冬季。所以草色树叶会因为夏季干旱而有枯黄,冬季偏冷也枯黄,总之,虽然一年四季都有绿色,但不是嫩绿浓郁的热带雨林般的景致。
城市景观也值得一说。有人用“一城山色半城湖”来形容堪培拉的城市布局。它的西、北两面被阿尔卑斯山脉的余脉所环绕,东、南两面与广阔而茂密的森林及大片牧场相接。城市的中心是著名的格里芬湖,碧波荡漾。进入堪培拉后,让人感觉这个城市干净整洁幽雅,笔直的道路(不包括小路哟),整齐的树木花草,所有的一切都那么完美,整个城市仿佛是建在花园里一般。
因为是新建的城市,堪培拉的城市设计非常现代和新颖,在澳大利亚设计首都的国际竞争中,美国著名风景设计师、36岁的芝加哥人沃尔特·伯里·格里芬获得了胜利。一座精心设计的现代化城市从地面上拔地而起。壮重典雅的建筑,环绕在万花从中。环形及放射状道路将行政、商业、住宅区有机地分开。
城市的中央是一个11公里长的湖,名字叫做格里芬湖,它看上去好象是天然形成的一样,其实是个人工湖,35公里长的湖岸是挖出来的。中间有个喷泉,水柱高达米,直入天际,是纪念库克船长发现澳洲周年而建的,特别壮观。湖中的阿斯彭岛建有钟塔,是英国为纪念堪培拉奠基50周年而赠送的。
在格里芬湖的南侧国会山一带,分布着政府机构和各国使馆、领馆,山项建有富丽堂皇的国会大厦,是澳国的政治和外交中心。湖北侧是文化区、商业区和住宅区,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战争纪念馆、大剧院、大学、商场井然有序地排列着,宁静而幽雅。
至于格里芬湖两岸的一些景点比如上述的国会大厦、博物馆、战争纪念馆等等,我倒觉得没有必要给大家介绍了。这些内容网上已经很多。其实我觉得,要论景点,堪村儿没有什么突出之处,但论景色,这里还真不输给任何花园城市。
一路穿行在堪培拉的大街小巷,发现这里的高楼不多,更看不到豪华的宾馆和酒店,也没有多少气派的机关大楼。居民的住宅几乎全是别墅式的独立平房或二层小楼。每一户人家,都没有围墙,只在院前种植各类花草灌木作为象征性的围篱,同院内的小花园自然地融为一体。
人少地方大,也有他的好处,基本上都是视野相当开阔,而且在城市里开车的话,也是畅通无阻。最可气的是堪培拉的城市布局就是那么的随性,有的是地盘啊,不往高处盖,撒欢儿的拓展自己的面积,也不存在拆迁的问题,真真的不能比。所以像我这样的迷路的不在少数。
没有太高的山,找个小山丘就能把城市夜景尽收眼底。大大小小的湖也很多,山上湖边林荫小道遍布,散步骑车都方便。经常还能在湖边看到各种的鸟儿,不用担心它们会被你吓走,首先还是要担心你随身带的零食之类的是否已经藏好,否则,很可能会被它们抢走的,这里的鸟儿就是这么任性。
所以我觉得,你如果是想看景点,堪培拉乏善可陈,那些馆啊国会大厦啊等等也就那么回事,但是如果你想感受一下这个城市的风韵,那我劝你小住些时日,散步,读书,钓鱼,聊天,购物,一定会很不错!
没有喧嚣,没有浮躁,没有标语,没有戾气和嘶喊,好像它压根就不是什么一国之政治中心,只是蓝天下静好的一处居住地而已。
在这里,我想录一段网上来自北京的留学生的感言:
其实一开始离开习惯了的喧闹的北京到这个地方来还真是很不喜欢,感觉很不方便。住的地方离最近的超市要走30分钟,所以如果没有储备足够的粮食那就惨了。我曾经为了买块当天的早餐面包走了半个小时几公里的路到超市。再说它的商家店铺,自然是相当的少,少得我几乎都能数得出来,且都集中在所谓的市中心(civic)或临边的镇中心,通常走着走着就没了。而且这些店面一般都是早上九十点钟开门,到下午四五点就打烊了。以前有逛街购物癖好的我,现在也几乎只是到周末坐同学的车去超市或市场买上一周或两周的菜,每天的活动范围局限在腿脚能到达的地方。这样倒是也算好,省了时间可以拿来打网球,做瑜珈,散步,看电影,读书,参加同学聚会等听起来还算有点意义的事情。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久了,自然就变得喜欢得不得了。这种恬静寡淡安详的日子也是修来的福分才享受得到的。等到回北京以后,又是喧嚣混杂琐细的生活了。在堪培拉生活学习工作的小伙伴们,包括自己,总是在一边调侃首都是村的时候,一边愈发离不开她,这份越来越浓的归属感既源于首都闹中取静的自然社会人文环境,更在于近年来如火如荼的建设让堪培拉成为澳洲城市中的“唯一”和最优选。在各种国际以及澳洲本地的评选中,堪培拉经常拔得头筹,成为最宜居城市(mostlivable)。
堪培拉的整体规划深受“花园城市”概念的影响,兼顾自然景色与都市风情,保证人们生活便利之余,还兼顾舒适性,在堪培拉,你会更有时间和心情去享受生活~
人们的安全感高,受教育程度高,居民素质也较高。在社会和政府对教育的大力支持下,让堪培拉被QS评为世界学习之都。
处于经济发达地区,起薪稳居全澳第一。
看来这地方不仅宜居,还适合读书工作养老的。这个村儿,也不错啊。
还想说说的几点
写道这里本该结束了,但是意犹未尽,有几点再随意说说吧。
这个也就百年的城市,却有着两所很好的大学,澳国立大学在世界排名基本在前三十,全澳前三;堪培拉大学近几年也突飞猛进,进入全澳前十。看来说这里适合读书是有根据的。
据说堪培拉的秋天更美,而这个季节我没有在那里呆过,所以无缘亲见,但是堪培拉的奇花异草甚多,这个我是知道的。每年他们都会搞花卉展,万人空巷。
堪培拉是个多民族的移民城市,每年都会有多元文化节、美食文化节,可以见到品尝到全世界的多姿多彩的文化和美食。当然中国文化和美食也不遑多让。
堪培拉是个内陆城市,但离海边不远,想看海和海边钓鱼也不难。
市内见不到雪,但附近也有雪山,冬季可以滑雪,并且附近的湖里可以钓到虹鳟等冷水鱼。
堪培拉还有一些特色的市场,比如附近农民定期定点的农贸市场,可以提供鲜活的农产品;老车站市场可以提供手工、美食、花卉等各类特色物件,喜欢的话可以去淘宝;还有二手市场也值得去转转。那个铸币工厂也是值得去看看的。
总之,我觉得这是个很接地气很有烟火气也很有灵气仙气的地方,当地华人叫它村儿,我的感觉是不仅仅是说它不够现代有点土,可能还有点生活于斯的小得意吧!
如果您有兴趣,可以翻看我之前写的几篇澳洲游记。罗列如下,也欢迎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