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让爱照亮前行的路
清明时节
Willbebetterandbetter
●
●
用心灵体会生活——
——用声音传递温暖
01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寒食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兼具自然与人文内涵的我国传统节日。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春意渐浓,正是春耕与踏青的大好时节。与此同时,清明也是我们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扫墓祭祀、缅怀祖先的日子。
或许在我们许多人的记忆中,清明节也许只是一天宝贵的假期,也许只是与三五好友踏青游玩。但在有些人的记忆深处,这特殊的日子或许还连接着对已经离世的亲人永恒的回忆,并伴随着将在清明节这特殊的日子里,无法抑制地奔涌而来的哀伤。
02清明节与哀伤
哀伤是我们对一切丧失产生的自然而然的情绪反应。而丧失的对象,或许是对离世的亲友,或许是对曾经拥有过的任何美好的事物或体验。因此,哀伤是我们都难免会体验到的情绪。
弗洛伊德曾在他的著作《哀伤与抑郁》中写道:哀伤本身并非病态,也不需要刻意干预。虽然有时它会导致人们脱离原来的生活轨道,但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它会自然痊愈。然而,一个“无法哀伤”的人,则会进入病理性哀伤的抑郁体验。
而清明节,作为一个与哀伤紧密关联的特殊节日,正是一个让我们心中的哀伤能有地方被安放与寄托的机会。在一系列祭拜缅怀的仪式中,那些受阻滞的正常哀伤过程也得以通畅地走完。
03哀伤的意义
而今,或是新冠疫情的再度爆发,或是东航飞机的突发空难,太多关于丧失的线索围绕在我们周边。我们在对死者寄托着哀思的同时,或许也不免会回忆起自己经历的丧失,并重新唤起那些哀伤的感觉。
我们之所以会对丧失感到哀伤,正是因为心中还有难以割舍的爱。通过哀伤过程,我们得以和丧失的对象在现实世界中告别,并将那份爱永远地保留在心底。年华虽敌不过岁月,爱却可以跨越时空,在黑暗中为我们照亮前行的路。
哀伤,让我们学着接受生活的无常,更让我们学着把握当下的美好。万物皆有始终,当祭祖缅怀的日子来临时,它也在提醒我们,除了哀伤以外,我们能做的或许只有向死而生——对依然在身边的亲友多一些陪伴,多一句问候,多一份珍重。
04如何处理哀伤
①不回避哀伤,直面哀伤体验
任何负面情绪,如果我们不去回避它,在等它达到高峰后都会自然消退,不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而哀伤作为一种正常的负面情绪反应,或许走出哀伤的唯一方式,就是直面哀伤,充分体验哀伤。
②借集体仪式将哀伤正常化
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我们往往习惯于回避正常的哀伤过程。而如清明祭祀等哀悼仪式的意义,恰恰在于用一个能被我们接受的方式,让本该被安顿的情绪得以宣泄,帮我们逐渐放下哀伤,继续在现实生活中前行。
③创造属于自己的哀伤仪式
走出哀伤,需要一个容纳哀伤的空间。除了清明祭祖这样的集体仪式外,我们每个人也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空间,在允许安放哀伤的特定时间与情境下,用自己能接受的方式让哀伤出来,如给逝去的亲友写一封信,制作相册等。
05如何走出哀伤
①做点喜欢而减压的事
经历强烈的情绪体验会使人感到能量和精力的消耗,因此在直面哀伤的时间里,应该尽量避免繁重的工作,降低压力,做一些自己喜欢而又不会唤起强烈体验的事情,如阅读、听音乐、散步、不剧烈的运动等,以平衡情绪体验引发的反应。
②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社会支持是我们缓解心理痛苦的重要途径。如果你感到自己沉浸在哀伤的情绪中,比起把它们憋在心里慢慢消化,不如与身边的亲朋好友沟通交流,和有共鸣的亲人分享自己的感受。伴随着感受的流动,你的痛苦也会得到一些分担。
③哀伤后,重建生活节奏
当哀伤情绪开始消退时,也需要有意识地让自己从宣泄哀伤期的生活状态逐步地、温和地回归到熟悉的生活轨道,如调节饮食、睡眠等生活节律,避免持续沉浸在哀伤反应的状态中。如果你感到哀伤长期难以消退,也建议尽早寻求专业心理帮助。
文字:刘在田
主播:鲍昱卉郭凯雷(北医广播站)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排版:杨楚悦
审核:周雨禾郝玥许可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