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绞杀华为造车,余承东悲鸣
一个多月前,我们曾做过一期关于“华为造车”的民意投票。
结果令人出乎意料,有67%的人都投了“看好华为造车”,明确选“不看好”的只占8%。
发起这一投票的缘由,当然是因为那段时间问界汽车在广告宣发上的各种骚操作了。
HUAWEIAITO、华为问界、换菊花标……总之就是想方设法重点突出华为。
甚至三线城市信阳问界门店门口,都直接打出了“华为汽车”的标语。
以至于包括公社在内的很多人都信以为真——华为真的要造车了?
当然,暴露出造车野心,有个很关键的潜在因素。
原本任正非在年签署的3年《华为不造车决议》,即将在今年10月份到期。
文件过期,意味着不造车的“思想钢印”彻底松绑。
但,就在华为造车舆论声浪空前高涨的时候,任正非老板一盆冰水端过来,直接扣到了“造车派”的脑袋上。
透心凉,心飞扬。
愚人节前一天,任正非动用董事长权限,给这份《华为不造车声明》又续了5年,坚决重申了这5个字——华为不造车!
华为内部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战略决策文件,都会有“有效期”,最长期限是5年。
这次直接按最长期限延长,在华为内部相当于给“造车”这件事判了死刑。
同时,对于余承东等“造车派”的越界行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内部会议上进行了严厉批斗。
“有些个人、部门或者合作伙伴在滥用华为的品牌,这些事情在查处过程中,华为三十多年构筑的品牌不会被谁滥用,华为不造车,也没有任何品牌的车。”
“我们会对所有的旗舰店、物料做出整顿,回归到战略定位上来,华为的战略没有变,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
事后,疑似余承东的账号,在任正非签发“不造车”的帖子下面留言到:
“这个时代变了,这只会让我们更加艰难!若干年后,大家都会看明白的!留给时间去检验吧!”
“对一个行业,只有深入洞察,深刻理解,才能把握住正确的方向!标记一下,若干年后再来看吧!”
一句“这个时代变了,这只会让我们更加艰难”,如若是本人,字字表露着不甘。
甚至网上还传出了不少诸如“余承东死于内斗”、“余承东即将离职华为”、“小米雷军多次接洽余承东”......等等传闻。这些传闻的真实性有待考证。
尽管如此,军令之下,我们能看到的是,华为店内跟HUAWEI汽车相关字样的物料,确实被统统撤掉了。
有人还拍到了,问界M5车牌处贴纸被撕掉的痕迹。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这次明确不造车之前,其原有与车企的合作模式就已经开始陆续暴露出问题了。
3月27号,广汽集团发布一则公告,原本由广汽埃安与华为联合开发的AH8(中大型纯电SUV)项目,现在变更为由广汽埃安自主开发,资金来源自筹解决。
后续,华为将继续以重要供应商的身份参与自主品牌车型的开发合作。
简单说就是,广汽与华为的HI模式,正式宣告“分手”,被降级为传统供应商模式。
项目最早是在年7月曝出来的,当时行业里还流行上汽陈虹提出的“灵魂论”呢。
广汽却一反常态,把华为列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不仅要造车,还要联合开发智能数字造车平台,还喊出了“共同定义、联合造车”的口号。
结果,广汽华为的第一炮就哑火了。
2年时间过去了,总共砸了7.8亿进去,AH8连个工程试制车谍照都没曝出来过。
期间也有不少小道消息传出,广汽华为合作可能要“黄”。
广汽与华为HI模式闹掰,偶然中存在着必然。
去年,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曾公开吐槽:“华为是比较大牌的供应商,虽然零部件质量不错,但价格也是不受控的,与华为合作基本没有议价能力。”
另一家HI模式合作商北汽极狐也是同样的情况。
早在年4月,北汽极狐基于华为HI模式打造出的首款车型极狐阿尔法SHI版样车就在上海车展上亮相了。
支持V超级快充、充电10分钟续航公里、搭载华为自研的ADS智驾系统……论配置放在当时可谓相当的香。
结果,这项目一拖就是3年,直到去年5月份,阿尔法SHI版量产版总算憋出来了。
高达39.79-42.99万的价格一出,直接把不少原本打算订车的用户吓得“魂飞魄散”。
北汽牵手华为后,情况并未朝着北汽高层预想的那样,依靠华为将北汽的品牌力拉上来,而是仍然处于销量十分低迷的状态。
现在北汽极狐都开始集中精力,主推母婴亲子家庭用车“考拉”了。
网传北汽极狐的一位高层,近期也在内部会议上表达了对华为的不满:“我们跟华为合作了这么多年,华为得到了很大的声量,我们得到了什么?”
广汽谈崩了,北汽心不在焉,原本3家华为HI模式的车企中,与长安合作的阿维塔就成了“全村的希望”。
年11月,阿维塔品牌正式发布,由长安(C)、华为(H)、宁德时代(N)三强联手构成“金三角”,主打调性是“情感智能”路线。
其首款车型阿维塔11也在发布会上亮相,全套智能驾驶系统用的都是华为的方案,全车共搭载了多达34个感知元器件。
其中最最核心的,当属3颗华为自研96线半固态激光雷达,一颗置于前车牌下方,另外两颗置于两侧前车轮上方。
不仅激光雷达数量上相比市面上的绝大多数产品有碾压性的优势,论单颗激光雷达的性能,也是相当强悍。其单颗点频数据高达万,比小鹏G9上搭载的速腾聚创M1机械式激光雷达多45万。
智能驾驶芯片搭载的是华为自研的MDC芯片,算力可达TOPS。相比之下,目前高端车中应用最广泛的英伟达Orin智能驾驶芯片,算力也只有TOPS。
可以这么说,单论智能驾驶硬件“堆料”,目前阿维塔11没有对手,是个不折不扣的“卷王”。
但,与广汽和北汽情况类似,阿维塔也犯了“拖延症”。
阿维塔11从发布到开启预售,拖了半年的时间。从预售到交车,又拖了半年的时间。
期间,因为等车问题退订的用户不在少数。
不过正式交付之后,阿维塔11目前的市场反馈还算能看(跟极狐比),3个月时间里累计交付了0多辆,总体呈上升趋势。
阿维塔作为华为HI模式的最后一到门面,到底能不能挺得住,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前段时间,公社视频组和图文组的同事分别去上海和深圳参加了两场阿维塔11的城市领航辅助驾驶体验活动。
阿维塔也是除了小鹏以外行业里唯二两家,有能力做到城市领航辅助驾驶功能的车企。
据几位同事的反馈来看,阿维塔11目前城市领航辅助的水平,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已经有从不好用且不敢用的“人工智障”,过渡到能用的“人工智能”这样的趋势了。
具体来说,阿维塔11在开启领航辅助功能之后,除了能按照导航路线从A点开到B点,期间自动跟车、变道、进出匝道、识别红绿灯以外,还能对周围车或行人的“意图”进行感知并做出决策。
比如,遇到视野盲区突然窜出的车辆,它可以准确识别并刹停。
比如,执行并线过程中,侧后方有车辆快速通过,它会先取消并线进行避让,然后在并入目标车道。
遇到侧方车辆侵占车道时,它会先“骑”在车道线一段时间,等其他车通过后再修正车道。
说说缺点,阿维塔11的城市领航辅助功能目前是非常依赖高精地图的。
在有些信号不好或高精地图没有覆盖到的地方,其领航辅助功能就会自动退出。虽然不会退出自动跟车和车道保持导致事故,但容易出现错过路口走错路的情况。
这也是为什么余承东会在春季新品发布会上称,接下来会开发不依赖高精地图的ADS2.0系统,这套系统也会率先在阿维塔11上更新。
此外,变道的果断程度和车道速度选择上,阿维塔11还有可以提升的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并没有像特斯拉和百度那样,通过大量的车去搜集路测数据,进而完善算法。
华为的智驾软件,大都是通过电脑模拟仿真出来的,每日虚拟测试里程可超过万公里。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主观上认为,华为智能驾驶很“虚”。
实际上,这套系统还是不错的。有试驾过的小伙伴表示:“刷新了智能驾驶必须依赖大量真实路测数据的认知。”
单论技术,华为智驾是能打的,但耐不住阿维塔的硬伤——贵!
阿维塔11起初只有双电机版,售价在34万元以上。
尽管为了走量,推出单电机板,但售价仍然偏高,31.99万元。
没有HUD,没有空气悬架等配置,除了智能驾驶之外,阿维塔11的优势并不明显,并没有达到许多人的预期。
即便是堪称成本控制大师长安汽车,与华为合作后也没能把价格压下来。问题到底出在长安,还是出在华为呢?
另外,素有华为“亲儿子”之称的赛力斯,最近也有点绷不住了。
4月1号,问界意外的没有公布销量。事出有因,必有蹊跷!
结果2号赛力斯公布销量,3月份才卖了辆。
自从年以来,问界销量一直处于萎靡不振的状态,去年12月份,问界还能卖出辆呢,结果今年3个月平均下来销量连0辆都不到。即便问界年初降价3万元,拉动作用也不明显。
而赛力斯,也开始为自己开辟“后路”,跟比亚迪电驱动子公司“弗迪”搞到了一起,弄个叫“蓝电”的品牌。
写在最后
今年电动汽车百人会上,余承东对车企是否会“抛弃华为”这个事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蔚来、理想等造车新势力有自己的追求,我相信基于市值等原因,他们不太可能在智能化上选择华为。传统的车企当中,如果怕失去‘灵魂’的,也不会选我们。”
这,或许就是余承东希望推动华为造车,背后的思考。
但现实是残酷的,华为目前的处境十分危险。
华为近期披露的年财报显示,其净利润同比下降了68.7%,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下降了70.2%,营业利润率也从去年的19.1%下降至6.6%。
多少半路夭折的新势力都已经印证了,造车是个盈利周期极长的高风险投资,即使烧光几百个亿,也未必能成一家能混出名堂的车企。
更何况,是目前必须勒紧裤腰带过活的华为。
扮演车企与供应商的双重身份,在汽车行业里并非不可能。比亚迪就为丰田、红旗、腾势等车企供应着刀片电池。
但这条路,比亚迪能走得通,华为走不通。
比亚迪能走通,是因为比亚迪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华为走不通,是因为华为造车相当于背刺合作的车企。
年华为签署不造车决议,喊出“为车企造好车”的时候,其实就已经与造车无缘了。
既然华为决心要做零部件供应商,那自然要摆正态度,在宣发上尽量减少华为的露出。
可能“华为问界”听起来不奇怪,但“博世大众”听起来就相当奇怪了。
车企和零部件供应商,在“打法”上是有本质差异的。
零部件供应商需要在保证技术不落后行业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压缩成本,让更多车企买你的方案。车企则要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尽可能包装出高大上的产品,从而产生议价权,也就是所谓的品牌力。
华为技术是很强,这点不可否认。
但下一步,华为想要重新获得车企们的信任,还是要将战略重心放在成本控制上。至于摆出各种技术“秀肌肉”这种事,还是尽量交给车企去做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