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寒潮下的外卖小哥城市最质朴的速度和温

记者夏侯凤超

天好像一下子就冷了。

28日下午四点,外卖小哥张宇东来到了济南市市中区玉函银座取件点,在他所负责的片区里,这是接单量最集中的地方之一。

四五个外卖小哥已经到了。天太冷了,每个人没被口罩遮住的脸上,都被冻得红扑扑的。寒潮下的济南,记者与他们一起,感受这座城市最朴实的速度和温度。

天气冷起来了

天气预报显示,今天比昨天还要冷。

早晨6点半,本来都已经出门了,张宇东想了想,还是有点不放心,回家又穿上了自己最暖和的一件羽绒坎肩。

张宇东是东北人,在他的印象里,家乡一下大雪就又大又厚,“厚起来,有一个手掌那么厚。”张宇东比划着,那时候的家真冷,可最近几年来了济南,突如其来的寒潮和降温也让他有点措手不及。

手套早早就戴上了。三个月的时间,这是他换的第二副手套了。十几块钱一副的黑色毛线手套,食指和大拇指的地方剪个洞,这样看手机就方便多了。保暖衣和毛线衣,再加上羽绒坎肩,套上厚实的工装,腿上再加个毛茸茸的护膝,零下8摄氏度的济南,这是张宇东御寒的武器。

推上电动车,张宇东的一天就算开始了。前一天晚上下了雨,套在把手上的保暖手套有点潮湿了,套上干燥的手套,还是有些冷。7点开始,一直到晚上8点,他将迎来的,是十个多小时在路上的与寒潮对抗的时间。

天一冷,人受不了,电动车也受不了。一天两块电池轮着用,加起来才能差不多够奔波起来近公里的路程。张宇东有自己换电池的地方,他找了一个修车店,一个月块钱,去了店里就拿到充满的电池,这个冬天,就足够放心跑了。手机电量也是个问题,张宇东随身带着俩充电宝,一个2万毫安,一个4万毫安,每个早晨,这些充电宝就满满地充足电,陪他上班。

每天的订单多了

张宇东早早就来到玉函银座取货了。下午的第一单从这开始,4点,意味着用餐高峰期快要到了,手机上显示,这一批要取的四个订单都是食物,有水饺,有米线,有拌饭,还有一份烤鱼。已经拿到三个订单了,还有一份水饺迟迟不来,张宇东有点着急,拿起手机给商家打了个电话。“你好我是骑手,3号快好了吗?”

温度低了之后,对食物保温的要求就更高了,张宇东必须要比平时快一点,再快一点。

张宇东一直在与时间赛跑。取了订单之后,转身就沿着楼梯小跑到了平台上停放电动车的地方。跑在路上的时间是最冷的,呼啸的寒风吹过来,戴着头盔和棉口罩都挡不住。第一站离取餐点不远,电动车过来也就十几分钟。

四个订单怎么安排时间最短,导航系统有自己的推荐路线。但张宇东来济南几年了,干外卖也几年了,这条路反反复复走,不用导航也能心里大概清楚。哪里的小道最不堵车,哪里是个死胡同,哪里最近修了路不好走,这些城市细碎的变化中,张宇东穿梭在城市的各个细小的“毛细血管”里。

一单送达,后面还有三单。送外卖这几年,他掌握了自己的规律,也有了自己的节奏。接单和送单可以同时进行,忙起来的时候,从接订单到送订单加起来,得有差不多二十个。系统推荐的路线上,接送点的颜色也不一样。密密麻麻的路线和点位上,他也在城市道路的反复行驶中,感受着城市冷暖。

最近,订单又多了。下午三点,张宇东才对付了口饭。怕时间来不及,他从路边店铺买了份面条,打包拿到了外卖站上吃。“以前都是餐饮单子比较多,现在超市的单子要多一点。算下来,这几天的单量要比平常多十几单,“以前40单左右,现在我能接到50多单了。”尽管面临着很多的不确定性,但张宇东仍然选择坚守。

曾经喧嚣的城市有些安静了,平时在外面排起长队的等餐队伍也没有了,但涌现在餐馆厨房里的热闹还没有停止,在热腾腾的饭菜香气中,张宇东就成为了把这些香气收集起来送到市民手中的人。

挣的是辛苦钱

做外卖骑手,挣的是辛苦钱。

张宇东刚在老家花了一大笔钱照顾了父母,对于他来说,这就是目前最能吃饱饭的工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张宇东信这句话。踏踏实实干活,多跑一单,自己就能为父母多出一份力,多解决点问题。

他也不怕下力。超市的单子多起来以后,大包小包的货物有时候能堆成小山。张宇东今晚就接到了这样的一笔订单。长长的货物单从塑料袋口几乎耷拉到地上,三大袋沉甸甸的物品,这只是其中一个单子。

这个单子的主人住在六楼。张宇东负责的这片区域,老旧小区多,没有电梯是稀松平常的事情,这单也是如此。小区里密密麻麻的楼宇,南北向和东西向的楼栋复杂排列,找到了42号楼,就偏找不到单子所在的43号楼。提着三大袋东西,他小跑着才找到了。

一楼到六楼,每个楼层两列楼梯,一梯9层,张宇东两层楼梯一跨步,呼哧呼哧地往上跑,跑到三层,抬头看一眼,再往上跑到四层,大气开始喘了。调整了一下呼吸,一层一层往上走,五层、六层,张宇东把三大袋东西放到地上,弯下腰顿了顿,空荡荡的楼道里,喘气声穿过口罩,落到眼镜上,形成了一层薄薄的雾气。“您好,外卖。”

张宇东不敢超时。超时这些评价,与自己的星级有关,星级越高,每单奖励越高。他想挣钱,快节奏的工作中,他进出取餐送餐点的时候都是小跑着的。可他平时不这样。不工作的时候,他喜欢宅在家里打游戏,生活慢得要命。两个状态,他都喜欢。

手机上显示,又有新的派单来了。张宇东加了脚油门,天黑了,生活还在继续,他也得继续奔跑。

记者手记:寒潮中的温度

“你穿成这样,肯定扛不住!”

刚见张宇东,还没等我开口打招呼,他就说了这么一句。操着一口东北普通话的他热情又朴实,着急忙慌地就要把他腿上戴的护膝摘下来给我,“你肯定扛不住!”我穿着加绒的衣服,出门前把自己裹得暖暖和和,自信地谢绝了他的好意,然后坐上了他送餐的电动车。

寒潮下的济南真冷,我坐在张大哥的后座,掏出手机开始直播。因为种种情况,没带任何稳定器和自拍杆的我只能手持,张大哥把车开得匀速又稳当,在扑面而来的寒风里,我们一问一答,自由聊天,随着风声来到直播里,来到每一个看直播的市民手机中。

但是,我还是低估了寒潮的威力,没有任何保暖物品的手也冻得僵硬。等红绿灯的时候,张大哥歪头看了一眼,没说一句话,就把手套摘了下来,示意我戴上。这两次“直给”式的动作,不就是寒潮中最动人的温度吗?

下午5点是送餐晚高峰,结束直播后,我还想和张大哥再聊一聊。本来每到一个送餐点和取餐点,都会跟着他下车,到了晚高峰时,张大哥说,“你在这等着就行。”

于是,张大哥每停一个点,我和他的电动车就在外面等着他——而这样效率确实快了很多,我刚给我和他的电动车自拍一张的功夫,他就出来了。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90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