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产业AI速写开始繁荣的AI城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脑极体

要说起AI给城市带来的改变,我大概是有点发言权的。

我住的地方,在天津生态城。这地方基本是个岛,每天出门都要过一座桥。但是显然大家出门的时间是相似的,于是早八点这座桥上准时上演大排长龙。原本早上出门要堵半小时已经变成了条件反射,但今年夏天之后,堵车时间却显著减少了,甚至很多时候基本不堵。

后来我发现,原来是生态城的主要路口红绿灯都被AI接管了。早上车流都在主路,支线基本没人,加上智能摄像头能看实际车流长度调配红绿灯时间,于是我竟然可以莫名其妙多睡半小时了。

而我出差最多的地方是深圳。但凡今年去过深圳的朋友,应该都会宝安机场的变化印象深刻。显而易见的变化是,值机和安检都可以刷脸了,常飞旅客可以走快速通道,那酸爽感令人晕眩。隐形的变化是机场分配机位用上了AI算法,廊桥停靠率极大提高。飞深圳基本不用担心遇上摆渡车大魔王,当然飞回天津就难说了……而这一切,也是AI的功劳。

如果你在一二线城市生活,又足够关心身边这些基础设施以及市政新闻的话,大概都不难发现在年AI已经融入了中国的城市生活。退一万步说,高铁站刷脸进站、便利店刷脸支付总是感受过的。

刚刚过去的,AI真实改变了城市生活,也改变了“智慧城市”这个原本已经巨大的市场。想要记录城市AI的变化,可能需要从理清一个概念说起。

智慧城市与“AI+城市”:问题盘根错节

到年,中国已经有超过个城市和地区明确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全国拥有超过个已经开始的智慧城市项目。但是换个思路想想,你会发现年AI市场才刚刚开启,AI跟城市结合还大多处在概念阶段。

没错,这多个项目基本跟AI技术什么关系都没有。

没有人工智能,城市是怎么智慧起来的呢?这要追溯到那遥远的年,IBM提出了“智慧星球”计划。年听起来好像也没有多遥远,但要知道今天可都20年代了。这就像我们在21世纪回忆上世纪80年代的事一样,真的已经很古早了。

所谓的智慧星球,虽然包括方方面面的技术,但整体而言就是对城市交通、水利、建筑等领域进行数据收集,再打造一套数据可视化系统。IBM当时的主要思路,就是在企业IT市场走向饱和之后,把IT基础设施卖给政府。

这个事包括随之鹊起的智慧城市项目,本质上应该叫做“信息城市”。因为它们只是把城市信息进行汇总,然后呈现到管理者面前,让管理者更有“智慧”。这个思路当然是有价值的,但它并没有让城市本身更智慧也是事实。当然,再之后的智慧城市项目就更加眼花缭乱了。似乎只要是城市机构为主体的项目都叫智慧城市,甚至给某单位做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25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