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魔幻十陵
丨乱世出英雄丨
“千万个人心中有千万种十陵
市井、混乱、悠闲
这是专属于十陵的七种人生”
十陵●折叠
▽▽▽
和“乱世出英雄”一个道理,城市边缘混乱了十年的十陵,虽然现在看上去品相很差,但却充满了生机和可能。
是异军突起还是默然沉沦?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答案。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十陵。
千篇万章,汇总折叠。
七层十陵◆七种人生
第一层
工厂●十陵
十陵因厂而兴,老十陵人大多也是围绕着工厂生活。
90年代中期,宁江、天兴这两个从重庆军转民搬迁而来的工厂,带来了十陵第一次发展的契机。
围绕工厂发展的,就是一个缩影版小社会,有农贸市场、餐饮摊位、日用品商超,还有依附于工厂业务的汽配、汽修店。
自发形成的体系,在外人看来难免无序,但因为工人们都习惯,所以,其实又有序。
就像没有收拾过的房间,外人看着头大,但自己知道每样东西的位置。
随着这两个工厂一起到来的重庆人,也把码头城市骨子里的江湖气和“野”融入到了十陵的骨血里。
已经退休的工人,自己种蔬菜自己卖,街面上铺一层编织袋就是摊位,没人敢上前说一句。
隐藏在表面原因之下,迁移而来的重庆人天生不愿意守规矩的性格,是十陵混乱的内在原因。
尽管现在工厂已经搬走,但工厂体系下的规矩却保留了下来。
在工人们的眼里,这些江湖规矩甚至比社会的规矩重要。
第二层
二手●十陵
十陵出名的地方,还有开了十年的二手市场。
成立于年,成都最大的一个二手市场,部分商家是由原龙潭寺市场,坤泽市场搬迁至此。
因为这个二手市场的存在,让十陵多了一条“脏乱差”的实锤。
当这个市场还寂寂无名的时候,旧的家具、冰箱、空调、彩电杂乱无章的摆放,行走其中连一个容身之处都难以找到,还要随时被来往车辆按下的大喇叭声音惊吓。
若不是因为有一群有怀旧梦想的年轻人发现了这里,估计你永远不会按捺下一颗到市场门口就走的心。
文艺青年们带着相机,在这个旧货市场里找到了缝纫机、收音机、电话、黑白电视等等雕刻下时光的复古元素。
而摩肩接踵的拥挤,也成了他们笔下几代成都人的人间烟火。
成都东进,十陵向前。
写手们笔下的人间烟火也许夹杂着扭捏造作,但这堆杂乱堆放的旧物,恰恰守住现阶段十陵缺少东西。
旧物所代表的人情味和念旧,给了正在野蛮发展的十陵一针有效的稳定剂。
第三层
围城●十陵
滞后的交通条件注定了十陵的鱼龙混杂。
明明就在东三环边上,却活像一个被父母遗忘的娃,在地铁开通之前,只能靠着一条破败的成洛大道和被宁江社区断了头的蜀王大道维系进出城的交通。
飞奔在成洛大道上的货车,很多年都没长过眼睛,吓得要过街的路人腿发软。
与货车横行相比,十陵镇上的居民出行显得异常不便。
地铁4号线没有开通的时候,和97路是进出十陵唯二的两条公交线,分别开到龙泉和万年场,要想在往中心城区走,还得再转地铁和公交。
▲97路公交线
简陋的交通条件和本身野蛮无矩的标签,让外来人宁可绕路都不愿意踏足十陵。
仿佛围城一般,外人不想进来,里面的人很难出去。
交叉其中的十陵,就自然衍生出了一套镇内的交通体系——“11路”迈开双腿,火三轮代步,野租儿进城。
在没有更多出行方式之前,叫价5元的火三轮和叫价60起步的野租儿才是整个十陵乘客的甲方爸爸,让你认打认挨。
魔幻的交通状况直到年才有所改观,成洛大道终于完成了道路快速化改造。
途经十陵的路段,主辅道分离,全线无红绿灯设计,实现了区域的快速化通行。
地铁4号线二期建成通车,十陵有了第一条地铁,1个站换乘7号线,3个站到万象城,到市区商圈的距离近到十陵自己都害怕。
现在的十陵,没有“万车皆可野租儿”的盛况,也没有火三轮搞得路况鸡飞狗跳,最重要的是,有了地铁,你再也不用养肥师傅的钱包。
她变得有序多了。
第四层
宵夜●十陵
在一个热到爆炸的夜晚来十陵,就可以看到街上热闹的宵夜江湖。
最声名在外的就是成大夜市。
吃宵夜的学生,不会嫌弃街头的摊档脏乱,反过来铁皮棚、折叠方桌、塑料凳、噪声很大的风扇、一群穿着裤衩和人字拖的人,才是宵夜该有的样子。
糙是糙了点,但有草根市民和大学生的地方,宵夜摊才是硬核需求。
蜕下白天的疲惫外壳,T恤人字拖出动,无拘无束的夜幕降临,宵夜小吃才是十陵夜生活的主场。
尽管因为卫生和占道原因,小吃街被迫转移阵地,但试图让十陵看上去更整洁有序的人,永远在低估宵夜的生命力。
自带能屈能伸的皮骨,让宵夜摊可以在十陵街道的任一地方继续野蛮生长,以各种形态存在。
小龙虾、撸串、烧烤、啤酒都是宵夜的灵魂。
约上三两好友,喝几口啤酒,来几串烧烤,闲话家常,无论是学业还是生活,甜酸苦辣都尽在话里。
十陵的宵夜江湖,不是赛博朋克刻意出来的怀旧造作,而是闹中取静的踏实。
第五层
成大●十陵
年,成大从荷花池迁建到十陵。那时候,它还叫成都学院。
迁建的一个目标,就是把录取通知书上的成都学院划掉,变成成都大学。
内外兼修,升级打怪,成大一路合并了成都教育学院、成都卫生学校、成都幼师学校,专业上涨的同时,校舍也一再翻修扩大,频频登上热搜榜单,行走在网红校园的前端。
▲酷似彭于晏的成大老师
很难说清楚成大的到来,给十陵周边带来了什么发展,与校园建设不断更新迭代相比,校园外的十陵镇,好像一直在原地踏步。
但细小的改变也在慢慢出现,成大后门的夜市搬走以后,街面没有臭水和垃圾,变得干净很多。
成大正门上金光闪亮的成都大学几个字旁边不见成都学院,出了校门走几步就到的地铁站让成大学子免于抢占80路公交车位的痛苦。
十陵人把成大当成自己的后花园,有空就去校园里溜娃、遛狗。
其实十陵也是成大的后花园,在外人看来,成大就是十陵的地标,在成大人看来,成大就是十陵这么小点儿地方的一个核心。
核心的内外十陵和成大一起走过的17年,尽管有过混乱和迷茫,但同样拥有一颗活跃而富于朝气的心脏,向好的改变从血液里破土而生。
第六层
生态●十陵
多谢有青龙湖,让十陵也有了“出圈”的近郊游景点。
现在一到周末,青龙湖就变得人山人海。湿地沿岸的芦苇丛里有野炊的、也有拍照的。健身达人可以选择沿湖骑行或者跑步。
反正总面积有亩,人再多也可以放开耍。
其实开发青龙湖,也并非顺风顺水。
从年开始,该区域超过1万村民外迁,部分土地是“以租代征”的形式由政府租用。
众多无法安置的失地农民,让青龙湖的开发一度备受质疑。
现在回过头来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十余年的超长拉锯战,用来退耕育林,养池蓄水,才有了现在的新晋人气打卡点青龙湖。
相对应的,青龙湖的出现,也成为十陵摆脱掉贴了十余年“脏乱差”标签的契机。
城景相融,山水相依的十陵,用了十年成为离都市绿肺最近的地方。
第七层
地下●十陵
虽然自古有“北有十三陵,南有蜀王陵”的头衔在,但明蜀王陵这个文宝单位好像并没有享受到相应的待遇。
相比十三陵的名声在外,这里的一切都显得安静且神秘。
尽管很多人知道十陵这个地名就是来自埋葬在地下的这十座陵墓,但真正来游览的人不多。
安睡在十陵地下的精美王陵,业已永恒,沉默无声。
地面之上的十陵在飞速发展中,每一秒都会变得不一样。
也许暂时丢不掉“脏乱差”的标签,但每一点细微的改变,都让十陵更加整洁有序。
也许还无法和南门、西门上的乡镇并肩,但嘈杂的菜市和露天的茶肆是十陵独特的人情味。
把最坏的一面折叠向里,带着最好的一面向前。
折叠十陵,来日可期。
-End-
编辑丨ROY
了解更多小镇资讯,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520.html